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江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坚实的发展基础。为贯彻落实江门市政府关于建设“江门优品”的工作部署,提高“江门优品”品牌知名度,4月19日上午,江门市召开“江门优品”建设方案发布会。
具体计划包括,在今年7月底前,针对大米、茶叶(红茶、绿茶)、鳗鱼制品、马冈鹅制品、生蚝、蓝龙虾、南美白对虾、咖啡、山泉水等产品,建成“江门优品”10个重点产品的团体质量标准,确保有标可依;在4-5月份举办“江门优品”品牌发布仪式,下半年组织“江门优品”参加国家农交会、省农博会;并将结合“江门优品”线上平台建设,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全面开展线上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
同时,“江门优品”品牌采取双logo的方式进行商标保护(即“江门优品”标识+运营企业注册商标),由江门农控集团授权合作企业使用商标,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查处侵权行为,以保护“江门优品”品牌。此外,“江门优品”产品将实施数字化溯源管理,生产企业在产品上市前要登录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开具产品的承诺达标合格证或质量安全追溯码(电子标签),保障产品质量。
据了解,“江门优品”品牌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国企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原则,授权国资企业江门市农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江门优品”的独家总经销商,负责“江门优品”的整体运营。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小丽表示,江门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在打造品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江门市农业资源丰富,是广东省农业大市,常年粮食、水产品、肉类、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分别约为99万吨、85万吨、35万吨和200万吨,约占大湾区的1/3、1/4、1/5和1/8。2023年,江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63亿元,同比增长 6.4%,增速排全省前列。
近年,江门市重点扶持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2023年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696亿元,同比增长30.3%。当前,江门市已打造出如“新会陈皮”“台山大米”“马冈鹅”等知名农业品牌。截至2023年底,江门市培育有机产品37个、绿色食品3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13个,培育省级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49个(其中国家级13个),整体数量位列全省前列。
当前,“江门优品”建设已成为江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正致力于将县级优品品牌建设经验推广到地市级。目标是推动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带动 16 个地理标志产品,建好 13 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产业集群,继续推动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陈皮、鳗鱼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总产值突破 800 亿元,构建“江门优品”产业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