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率,7月29日,由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手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打造的“广东农业保险投保助手”正式上线。这是一款为全省广大农户、农企打造的农业保险政策服务平台,支持全省(除深圳外)20个地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保费、保险金额、保险责任等信息的查询和投保服务。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的“稳定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近年来,广东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成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坚实金融力量。根据《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下称《实施方案》)等新政策,广东如何进一步优化农险保障方案?农户、农企如何用好用足惠农政策?记者采访了诸多农险业内人士进行解答。
从三方面进行优化
“2024年起,新一轮农业保险实施政策从险种、责任到费率进行了三方面的优化,即‘提标、降费、扩责’,以更加符合广东农业生产的特色和实际需求。”一家大型农险承办机构的负责人分析指出。
一是在全省实施水稻和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据其介绍,传统种植险只保物化成本,出险仍然“不够解渴”,而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能够大幅提高对主粮种植户的保障水平,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二是优化省级补贴型险种目录。一方面,新政策将近年承保需求量较小的肉鸡批发价格保险移除省级补贴型险种;另一方面,在前期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油茶保险纳入省级财政补贴型险种。据了解,广东作为全国油茶核心发展区之一,制定了《广东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目标到2025年,广东省油茶林总面积要达到360万亩,茶油年产能达8万吨,培育10个油茶类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广东正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农业保险政策也因势利导进一步完善“海洋牧场”保障方案。“今年新增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保险’,是在旧方案的‘海水网箱风力指数保险’的基础上扩展了责任。”上述负责人解释道,“过去只保障台风造成的损失,现在还增加了暴雨、高温、低温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疫病等原因导致水产死亡或损失的情况也能获得赔偿。”
此外,新政策还根据险种近年赔付状况,调整完善部分险种参考保险费率,原则上赔付率在70%—80%的维持不变,70%以下的适当调低,80%以上的适当提高,确保符合农业保险保本微利的原则,调整后参考费率平均水平总体下降。记者梳理发现,水果、水产、花卉、茶叶、蔬菜、生猪、水稻、玉米、花生、甘蔗、肉鸡、肉鸭、蛋鸡等相关险种费率均下调了,惠农力度更大。
借力农险实现农业风险减量
多名广东农险人士告诉记者,“以防为先”“防赔并举”是广东农险体系的特色,新政策更加强调完善“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将风险减量管理功能进一步落到实处。
《实施方案》规定,保险机构年度防灾减损资金投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当年农险签单保费规模的1.5%(专业农险公司不低于1%),其中森林保险防灾减损资金投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森林保险签单保费规模的5%(专业农险公司不低于3%)。
一名负责农险招投标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各地市在遴选承保机构时,防灾减损资金投入是重要的考量指标。这进一步激励了承保机构加大防灾减损投入,发挥保险在灾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灾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并且能够协助农户、农企做好风险减量管理,达到农户、农企少损失甚至零损失、承保方少理赔甚至无理赔的“双赢”。
据了解,作为商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风险减量服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行业、机构都在摸索和完善制度建设、服务体系搭建、评价指标制定等路径。《实施方案》已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合适领域大力推广农业保险防灾减损试点,探索建立农险防灾减损投入、量化评价、效果评估机制,推动农业生产风险减量管理。
“各保险机构目前开办的防灾减损试点超百个,在水稻、水产、水果、生猪、森林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示范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上述负责人建议广大农户、农企,“风险减量服务已经成为行业的标配,可以借力农险政策,积极参保,充分利用农险承办公司的防灾减损服务,实现稳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