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乡产业

我省如何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

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这是蛇年新春来临之际,国家给予农民群众的一份新春大礼,也是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促进法后,又一份重磅“三农”政策文件。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历史必然。此次《规划》,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若干领域提出了主要目标,其中更是首次提出了“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着力培育现代乡村产业。

从过去各地乡村提出“党建走廊”“生态走廊”“文化走廊”,到如今国家提出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乡村产业无疑成为乡村振兴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大省广东,该如何发力?

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要先看家底。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第一个5年(2018-2022),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各地乡村产业快速发展。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提出了以工业优势带动农业发展,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间找到契合点。通过锚定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21年农业总产值、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

俯瞰南粤大地,乡村产业繁荣兴盛。在17.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65万个行政村(社区)的产业已不仅仅是源自土地的原料,而是通过工业化发展,形成了各有侧重、亮点颇多的全新格局。在粤东,潮州潮安区的小橄榄,被制作成橄榄果露酒、橄榄醋、老树橄榄茶等产品,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在粤西,湛江金鲳鱼被当地渔民戏称“致富密码”,研发了预制菜产品多达200多个,“一夜埕金鲳鱼”成为广东预制菜十大名品榜首;在粤北,清远打造“农业+工业”多维度产业体系,围绕规模化、集聚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

如今,广东占全国1.9%的耕地资源,实现了约占全国5.7%的农业总产值、6%的农业增加值,多项数据全国领先。

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是基础,科技要打头阵。发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广东同样遥遥领先。

在今年1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介绍,在全国范围内,26%超级稻品种、50%黄羽肉鸡种鸡、10%种猪来自广东,育成水产新品种40个,占全国14%。过去一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

当前,广东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产业能级跃迁的核心驱动力。在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上,广东蓝水深远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恒燚一号”吸引了许多外国采购商的关注,作为目前广东最大养殖平台,“恒燚一号”仅需4名工作人员操作,即可抵御16级台风,若全用于养殖金鲳鱼,年均产值规模可达0.72亿元。

“科技已成为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刘棕会在省两会记者会上说。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两者互为牵引、互促共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指出,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摆上最为重要的位置,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在科技与现代体系的双轮驱动下,广东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底气足。

有殷实的家底,又该如何“串珠成链”,打造走廊?《规划》明确了,要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

在笔者看来,所谓现代乡村产业走廊,就是要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构建呈线性或带状布局、能够沟通连接乡土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产业单元的系统空间类型,能够满足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牵起一根“产业基础较好、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带动农民增收”的绳子,串联各地。

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不能拘泥于一隅,而是要以发散性思维去整体布局。这其中,要明确哪里是“新中心”,哪里是“主战场”,哪里是“接合区”。

打个比方。在云浮,当地政府在省道S352线两旁打造了一条“十里南药长廊”,以罗定市龙湾镇为中心,带动沿线33个乡村超5万多村民参与南药产业建设。这是微观的产业走廊,一镇带多村。而放眼全省,若以云浮为“龙头”,向西串联新会陈皮、阳春春砂仁、茂名化橘红,向北携手梅州平远灵芝、韶关乐昌吴茱萸等,能放大云浮对南药产业的虹吸效应,使之成为产业高地。

“要把乡村产业串联起来,不能只看一处,只留意一角。绿肥也可以跟冬蜜等产业结合,提升经济价值,探索规模发展之路。”今年1月12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调研组赴云浮罗定调研紫云英绿肥种植情况就曾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多元化、集聚化发展。

他山之石可攻玉。在山东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那里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可以说是全国蔬菜产业的走廊中心。每年,全国各地的蔬菜被运到这里,再从这里运至世界各地,真正融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成为了能够决定亚洲蔬菜价格走势的中心。

广东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要首先清楚地认识到各地乡村产业的优势,哪里是蔬菜主产区,哪里是水稻主产区,哪里是热带水果特色优势区,哪里是畜禽牧业特色优势区,然后通过建设中心形成“一核多点”的布局,辐射带动相关村,实现区域产业能级提升。

当然,走廊也应该是“人在其中走”的路,归根结底是要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现在如火如荼的 “粤美村晚”就如同一个临时“中心”,各村把自己的农特产品带到现场,一场“村晚”能买到十几个村的“土特产”,百姓舞台成为了乡村产业、非遗产业的临时集中地,大家在分享中精准对接个性化、细分化市场,擦亮地方农业品牌。

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同时在同步推进需求侧管理变革,探索资源整合路径,对地方乡村产业的品牌、服务、交流推广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融合要求。从“散装”变为“整体”,着力打造市场认同、消费者共情的区域产业IP,广东地方“三农”工作要朝向下一个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