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乡产业

深山“小透明”成为茶界顶流,红山银刀如何破局?

作为中国白毛茶之乡,仁化县红山镇依托千年茶业底蕴,以扩规模、深加工,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为发展主线,全力推动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镇茶园面积达1.65万亩,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46亿元,带动1500余户茶农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5万元,成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一把银刀破困局:

从深山野茶到国字号招牌

在红山银刀茶文化馆,陈列着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收藏证书——2023年,红山银刀白毫银针以其挺直如剑、白毫覆雪的独特品相,成为粤北地区首个入选中国好茶的白茶品牌。昔日我们的明前茶销路慢滞,如今顶级银刀根本供应不过来,新茶还在枝头就被预订抢购一空。”“红山银刀品牌创始人李智敏轻抚茶叶罐上的地理标志标识,感慨万千。

品牌蜕变始于标准化突围。2023年,红山镇联合广东省农科院制定《红山镇白茶、红茶制作工艺标准》,将传承百年的摊青不过夜、炭焙分九次等技艺转化为多项量化指标。在茶企车间,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萎凋进程。以前制茶全凭老师傅手感,现在每道工序都有数据支撑。茶农李雪焦指着墙上的工艺流程图说,标准化让优品率得到极大提升。如今,全镇累计培训茶农2200人次,培育陆羽醇”“金醇红6大品牌,SC认证企业达4家,红山银刀带动全镇高端白茶价格三年增长33.3%,产品畅销粤港澳及东南亚市场。

一片叶子富万家:

四方联动激活富民强村密码

红山镇创新构建政府搭台、协会护航、企业领跑、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激活茶产业富民强村新动能。政策引擎推动丹霞8号、9号等新品种种植面积突破220亩;协会护航下,分级指导价体系让芽尖收购价稳居65/斤高位,茶青均价三年飙涨50%;强镇富村公司整合9村资源打造龙毛毛区域品牌,6款统一包装产品带动溢价超30%;龙头企业以零成本供苗+全周期指导+兜底式收购模式,带动茶农建成标准化茶园1500亩。四轮驱动下,全镇茶叶总产值三年跃升17.6%,商品茶均价突破120元大关,9个村集体茶产业分红连续三年保持15%高增长,走出了一条品牌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一条链上谋融合:

茶山变金山的三级跳

沿着新修建的茶韵漫道悠游陆羽醇茶酒庄园,游客既能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还能品味以茶入酒的新奇滋味。这种茶旅融合的模式成效显著,研学活动备受青睐,相关创新产品已成为营收的重要增长点。红山镇党委副书记顾志坚介绍道。如今,产业融合态势正在红山镇蓬勃兴起:废弃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特色业态不断涌现,连山间的景致都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为当地乡村旅游注入了全新活力。

产业裂变带来真金白银。2023年当地基本完成红韵茶香(鱼皇至新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并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动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游客9000余人次,是2022年的2倍。顾志坚说。随着4.39万亩茶园蓝图逐步落地,红山茶产业正朝着亩产万元、全域5A”的目标奋进。

如今的红山,茶产业已成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有力支撑。一片茶叶,真正串起了富民强镇的振兴之路。

来源:韶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