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倡议后,我市竹编生产专业镇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和产业加工基地,着力推动竹编产业全要素协调发展。作为加工生产重点镇,玉都街道积极构建品类齐全、特色明显的竹编产业体系,创新“以竹代塑”路径,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技术升级赋能传统工艺
玉都街道竹编历史悠久,竹编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上世纪70年代起,竹编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竹编产业发展至今,生产企业也整体面临着生产机械和技术落后问题,近年来玉都街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各相关企业升级改造。
市恒嘉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率先进行技术改革创新,不仅引进了先进的喷漆、烘烤等机械,在抓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上,还引进了当前最先进的破篾机。在该公司的车间看到,崭新的开竹片机高速运转,青翠的单竹被精准剖成匀薄的篾片。据了解,这些经过精细化处理的篾片将被分发到广大农户手上,加工成标准件出口。
恒嘉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为了应对当前市场,该公司致力于改革加工技术和创新产品设计,并积极通过广交会,向国内外推介新产品。
年轻力量引领企业转型
与时俱进,创新升级发展,才能拥抱世界市场,成为了玉都街道竹编企业的共识。在当前“政策引导、市场主导”下,竹编企业积极审视“老”产业问题,主动让90后、00后担当企业改革主帅,并贯彻年轻人眼光思维“盘活”企业。市皓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掌柜”唐皓霖上任后,坚持不懈锐意创新,带领着几十名员工国外国内市场“抢订单”。
唐皓霖介绍,公司目前的订单主要面向欧美国家,包括丹麦、波兰、德国等,目前有三四个货柜的产品正在生产中。对于未来发展,他重点阐述了四个方向:一是发力线上销售, 通过直播带货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二是开拓国内市场, 积极与国内民营企业、文旅企业以及家具、酒店行业展开合作;三是推出定制服务, 为客户提供专属LOGO等设计服务;四是吸纳新锐设计, 寻求与市场新兴的、年轻的设计师合作,不断开发新设计方案,推出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开拓市场蓝海
持续推出新产品,才是立足当前市场的根本。长期以来,玉都街道竹编产品多为一次性简易编织品为主,具有观赏性、结实耐用的精品竹编工艺品、竹编文创产品缺失。
在产品创新上,玉都街道竹编企业正在努力地从出口国外的一次性家用竹编产品,转向当前“以竹代塑”市场急需的精品竹编工艺品、竹编文创产品。市盈兴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除了引进精细材料进行加工,并与藤、木、布、铁等材料创新结合,积极生产当前市场需求新产品。
盈兴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年出口营业额约300万美元,拥有工厂员工二三十人。此外,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了近万人在家从事生产,有效促进了当地就业。面对当前宏观环境影响,公司积极应对,持续深化政策响应,同时致力于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并积极拓展更多海外国家市场。
政策护航和模式创新驱动下,玉都街道竹编产业在当前“关税大战”环境下,依然保持着稳定发展,辐射带动着信宜各镇街近2万名群众就业。为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需求深度融合,让“指尖经济”成为群众增收的“绿色引擎”,玉都街道整合竹编资源创建“竹编展示馆”,举办竹编文化节,以文旅融合促产业发展,并整合17家出口企业,4家规上企业,完善企业扶持机制打造竹编产业联盟,拓展电商以及与新媒体跨界合作推广,扩大年轻受众群体,持续扩大玉都街道竹编影响力,打造竹编特色镇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玉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玉都街道将建立竹编技艺传承基地,培养新生代竹编从业艺人、精进竹编技艺、创新竹编工艺水平,同时扩大原材料种植面积等,全面破解竹编的发展瓶颈,大幅提升竹编产品的内在价值。其次,玉都街道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文化影响力,搭建行业信息平台等,为推动玉都产业竹编发展提质增效保驾护航,重新焕发竹编产业的经济引擎和龙头带动作用。
来源:信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