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乡产业

百年米面飘香振“新”之路 韶关官渡奏响“百千万工程”新乐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广东韶关翁源县官渡镇,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等单位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镇工作队”),就从百年岭南传统技艺——官渡米面入手,以“土特产”破局突围,通过引资办厂激活产业动能,成为当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前不久,以官渡米面为核心产品的的翁源县粤北八秀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秀食品”)完成了生产线技术升级,产品合格率从70%跃升至95%。从家庭手工制作到标准化工业生产,在驻镇工作队、企业家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官渡米面向品牌化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乡村致富谱写一串清亮的音符。

翁源县粤北八秀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官渡镇河边村。高雅雅 摄

翁源县粤北八秀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官渡镇河边村。高雅雅 摄

  “土特产”破局,百年技艺书新篇

  来到官渡镇河边村,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路边一排排晾晒着的官渡米面,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当地人告诉记者,村里制作米面已有超过300年的历史,米面早已成为当地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家乡味”。

在河边村,随处可见村民晾晒的米面。高雅雅 摄

在河边村,随处可见村民晾晒的米面。高雅雅 摄

  官渡米面以本地优质籼米为原材料,经过磨浆、蒸制、晾晒等多道工序制成,是远近闻名的美味。驻镇工作队敏锐抓住这一土特产,针对河边村米面生产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规模小、工艺落后,没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等问题,以投资设厂的方式,推进河边村米面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致力于将官渡米面打造成河边村招牌产品,促进乡村振兴。

  出生河边村的陈炬明曾是一名金融从业者,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在家乡做实业的梦想。从小吃着米面长大,陈炬明希望能把家乡的美味发扬光大,也希望能以实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他的想法与驻镇工作队的思路不谋而合,随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八秀食品的筹备建设。

  “我们建立了全周期服务体系,积极协助公司办理项目立项、用地、安全生产等各项手续。”省发展改革委驻官渡河边村第一书记、驻镇工作队队员赵志磊告诉记者:“我们还争取到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0万元、农业银行贷款100万元,并给予最优惠的利率,帮助公司起步。”

  今年2月,八秀食品正式开业,首期厂房建筑面积达2349平方米,年产米面可达到500万斤以上,产品覆盖韶关市及清远市英德市、佛冈县等地。陈炬明表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生产,积极探索运营和销售新模式,让产品走出当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生产线落地,传统米面不断升级

  在八秀食品的生产线上,色白如雪、薄如蝉翼的米面正随着机器的运行缓缓成型。今年4月,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建议下,这条生产线焕然一新,为八秀食品带来全新面貌。

八秀食品焕然一新的米面生产线。高雅雅 摄

八秀食品焕然一新的米面生产线。高雅雅 摄

  “米面生产过程中需要均匀烘干面皮。技术改造前,面皮采用皮带运输,容易折叠,烘干时受热不均,影响产品质量。”陈炬明说,“现在我们改用链条式运输带,将产品合格率从70%提升到95%。同时我们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测定不同产品的米浆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能够帮助产品稳定出品。”过去凭经验、凭手感、看天吃饭的官渡米面,在农业科技的帮助下,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

  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产品品质。通过与农业科技专家的合作和反复试验,八秀食品的米面相对传统官渡米面形成了“煮而不糊,炒而不烂”的独特优势,这也让公司更有信心以产品过硬的质量撬开更广阔的市场。”

八秀食品出产的官渡米面。高雅雅 摄

八秀食品出产的官渡米面。高雅雅 摄

  同时,八秀食品还根据瞄准新一代消费群体,开发更加年轻化、时尚化的新产品。陈炬明介绍:“后续我们也会推出便捷冲泡型的米面,丰富产品的口味,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对产品升级,创造更多的价值。”

  家门口办厂,产出美好新生活

  夏日炎炎,八秀食品的工作间却是一片清凉。今年50岁的黄阿姨和工友们吹着空调,在明亮宽敞的工作间里负责团面成型的工作。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作环境好,还提供免费的工作餐,自己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黄阿姨在八秀食品生产间工作。高雅雅 摄

黄阿姨在八秀食品生产间工作。高雅雅 摄

  黄阿姨是河边村村民,从小就跟着家里人学做官渡米面,这帮助她很快适应了公司的工作。同时,她还把公司生产的米面“带货”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家都对产品表示了肯定。

  在八秀食品,像黄阿姨这样的当地员工是“主力军”。刘显锋告诉记者,八秀食品承担着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重任:“现在,公司为当地提供了15—16个就业岗位,员工以农村留守、年龄偏大的妇女为主。按照规划设计,随着公司的产能不断提升,总计将为河边村提供3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陈炬明告诉记者,公司为员工提供长期稳定的岗位和收入、购买保险。相比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业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同时,公司还能为河边村增加每年9万元的集体收入。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战略定力长期坚守。未来,驻镇工作队将积极协助八秀食品加工厂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与农业技术专家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推动官渡米面成为河边村产业的“金字招牌”。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