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传递

“广东扶贫济困日”正式启动 开创扶贫济困新模式

    中国经济网广州7月2日讯(记者庞彩霞、实习生卢颖) 6月30日,国内首个“扶贫济困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纪念堂举行启动仪式。这是自2001年中央规范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以来,批准在省级区域内设立的第一个活动日。
    改革开放让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受到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省内区域城乡发展极不平衡,贫困化率高于全国水平。据统计,目前广东省还有70万户316万的农村贫困人口,所占比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缓和这一矛盾,如何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在全社会掀起关注贫困,关怀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热潮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扶贫济困日”应运而生。广东省自今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30日设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旨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济困活动,使扶贫济困活动“长流水,不断线”,具有广东特色的扶贫济困新模式就此诞生,开拓了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记者了解到,截至30日下午,全省各界捐款数额已达30亿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扶贫并可按捐赠人意愿安排,捐赠者还可以实地考察的方式监管善款的使用情况。
   启动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对进一步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提出希望。一是希望“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做法蔚然成风,促成广东形象的整体提升,切实营造“我捐款,我快乐”的良好氛围。二是希望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努力用好善款,坚决杜绝将善款用作工作经费,严肃查处违规挪用善款行为,把扶贫济困的爱心效用最大化,让贫困群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希望不断总结完善扶贫济困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形成公开、透明、及时、规范的善款善物捐赠、使用程序规则,打牢扶贫济困工作的制度基础,推动扶贫济困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