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我市第五批新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邑葵陈皮董事长梁朝晃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新会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梁朝晃生长于新会陈皮世家,是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家族传承第四代传承人,从小跟随着祖父、祖母和父亲学习种植柑树和陈皮传统制作技艺,以及贮藏陈皮的传统方法。1979年,梁朝晃利用开设服装厂机会,在家乡收取优质柑果,通过祖传的制作技艺制成陈皮,销售或馈赠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和亲朋好友,让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认识到新会陈皮的魅力。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其中,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中药炮制技艺)正式入选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世代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药材炮制技艺,其流程包含:(新会柑)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形成“三年育苗、三年挂果、三批采收、三个品种、三瓣开皮、三年晒皮、三级分皮、三年陈化、长久贮存”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炮制技艺。所以说,阳光和时间,还有精心打理,才是新会陈皮的传承的“秘方”。新会陈皮药食同源,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 等美誉,它与新会当地的人情风俗天然融合,造就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新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梁朝晃凭着对新会陈皮的热爱,在2014年成立公司,经过对陈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陈皮文化研究的数十年沉淀,梁朝晃成立了江门市邑葵陈皮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新会种植柑果1000多亩,投入巨资建成新会陈皮特产街,建造一条生产柑普茶的观光流水线,成立新会新本色陈皮研发公司等。致力于新会陈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推动种植、生产、研发、销售、展馆等一体化产业链条,通过“产学研+生产线+互联网+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一带一路’”的模式,大力推动新会陈皮产业升级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借力江门旅游行业,在新会古兜温泉旅游区等众多旅游景点设立新会陈皮与邑葵陈皮展馆,推广传播新会陈皮文化,努力探索新会陈皮标准化生产。
梁朝晃在晒陈皮。将开好的鲜皮置于当风阳处,待鲜皮失水变软后,随即反转将外皮向内,内皮白色向外。然后将反好的果皮置于晒场让其自然晒干。
梁朝晃表示:作为一名非遗文化传承人,下一步,将向全国仍至国外传播家乡广东江门新会陈皮文化,讲好中国新会陈皮故事,推广“邑葵陈皮”企业文化,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消费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助力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建设,做大、做强、做优陈皮产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邑葵的柑果:产于站在梁启超故居背后的凤山能看的田区,该田区是新会柑的核心产区。这里是潭江和西江支流交汇地带,是丰富的海水矿物质和微生物沉积之地,该地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长期无霜。这里出产的新会柑果大皮厚,皮紧纹细,是制作新会陈皮的上品。
新会著名特产——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新会陈皮特有三瓣开皮工艺,阳光生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