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韶彬秘书长为惠东县甘香农贸有限公司实现规模发展出谋献策
▲钟韶彬秘书长为惠东县甘香农贸有限公司颁发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牌匾
本网讯 5月10日上午,协会理事单位、惠东县甘香农贸有限公司一行三人在曹立浓董事长带领下到访协会秘书处,汇报甘薯产业扶贫工作,并就基地的发展壮大、品牌建设与政策性支持听取协会指导意见。钟韶彬秘书长参与座谈指导,并为之颁授了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牌匾。
曹立浓董事长首先介绍了基地的发展情况,并分享了多年来的甘薯种植体会。认为甘薯产业是一项门槛低、风险小,投资少,利润高、效益明显、“进可攻,退可守”的项目,通过鲜薯直销和深加工处理两种方式,可使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比达到3倍以上。目前,在公司示范带动下,省农业厅结对帮扶的河源市紫金县罗洞村98%的农户都种植了紫罗兰甘薯,形成了“罗洞甘香,携‘薯’共进”的良好局面。
曹董介绍,甘薯是一项“跟着太阳走”的产业,公司目前正着力建立从南到北的甘薯种植网络,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鲜薯供应市场的目标。目前,除了在我省惠州、河源、茂名、湛江、韶关等市有大量种植基地,在江西、湖南等省也有合作种植基地。
钟秘书长充分肯定了公司的甘薯产业发展工作,认为该项目的选择、基地的建设都做得比较好,产业发展前景也很好,工作大有作为。并在此基础上,就公司反映的情况提出了四点指导意见。
一是实现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公司基地已具备一定规模,积累了一定经验,探索出了一种模式,要进一步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国务院近日出台的《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性文件,建议利用好相关政策信息,为企业发展服务。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结合广东“一乡一品”工程建设,推动甘薯向优势产业转化,将惠东安墩打造成为“甘薯之乡”,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更好地增收致富。
三是巩固业内地位。“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公司目前已参与编制了惠州市农业地方标准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稳扎稳打,进一步奠定行业地位,为广东甘薯甚至全国甘薯产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作用。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广东农业品牌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等农业品牌建设申报,并充分利用、打造好现有的“客乡情”商标品牌,将“客乡情”甘薯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据了解,惠东县甘香农贸有限公司创办于2002年3月,是集优质甘薯品种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和种苗繁育、种植、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的民营企业。公司先后在惠东县安墩镇水美、热汤和宝安等村建立了1350亩甘薯生产基地(其中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亩),2009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此外,公司还结合“一乡一品”项目建设和扶贫“双到”工作安排,积极与省级贫困村、帮扶单位合作开展甘薯种植。如与省农业厅帮扶的贫困村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罗洞村合作种植甘薯达600亩;与惠州市经信局帮扶的贫困村惠东县安墩镇热汤村合作种植甘薯250亩。2011年,公司示范带动周边地区2332户农户(其中贫困农户450户)发展甘薯种植18655亩,平均每亩纯利润2400元。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与农户形成了共同发展、利益连结的产业运营机制,通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无公害标准统一技术和规范种植的合作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甘薯面积3万多亩,独立厂房年可产甘薯粉丝、粉条产品1500吨,能解决加工销售5万亩甘薯,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惠州甘薯产业。2009年6月,公司被惠州市政府确认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5月,被评为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座谈结束,协会还向公司颁发了协会理事任职证书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