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省乡村发展协会牵头召开“社会力量参与绿美生态建设暨筹备成立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杜仲产业专业委员会座谈会”,以“杜仲+”小切口谋划未来大产业,来自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代表,共商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座谈会现场
解码杜仲价值链 擘画产业新图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全国林业草原科技创新团队杜仲团队带头人杜红岩研究员指出,国家就一棵树专门制定发展规划就是杜仲树了。2016年国家林业局制定《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明确了杜仲在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防装备、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杜红岩表示,杜仲的价值远不止于“全身是宝”,不仅叶可制茶降三高,皮入药,果实提胶榨油,木材用于绿化及材用,还有雄花茶可调节睡眠、种子油可促脑健康。他呼吁专委会整合科研力量,突破南方良种选育与深加工技术瓶颈,推动与大湾区产业融合。
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总裁肖文德系统阐释了杜仲撑起的“三大没有天花板的未来产业”:在食药融合方面,杜仲突破传统边界,形成涵盖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的全产业链,通过药食同源政策驱动创新,年产值突破数十亿;在材料革命方面,杜仲胶以橡塑二重性成为战略新材料,应用于国防隐身涂层、新能源汽车轮胎等领域,实现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产品的突破;在绿色养殖方面,杜仲饲料通过活性成分实现无抗养殖,显著提升畜禽产品品质并减少污染,形成可输出的生态农业范本。他强调希望通过产业专委会推动杜仲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充分释放杜仲全产业链的巨大潜力。
杜红岩研究员
肖文德总裁
立标拓链通全球 融链创新优茶园
清远国仲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清远市人大代表李志刚作为专委会成立倡议者,提出两大实施路径:首要任务是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目前在食品领域,正联合农科院制定红茶重金属农残限量、畜禽胆固醇控制等团体标准,筑牢行业准入门槛;其次是打造全球化营销网络,借势“一带一路”推广杜仲+创新产品。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嘉裕博士则提出杜仲与茶产业融合的创新方案思路。他提出“杜仲驱虫+减少除草成本”的茶园生态应用模式,可显著降低茶园管理成本30%以上。
李志刚董事长
刘嘉裕博士
破题攻坚六维赋能 智拓粤产通途
中国林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所主任陈勇研究员系统提出产业发展路径:依据国家发改委《杜仲产业规划(2016-2030)》,专委会需重点突破六大瓶颈。第一是良种选育,针对广东气候筛选耐湿热品种;第二是规模化种植,借鉴河南经验扩大栽种面积;第三是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第四是构建“团标-行标-国标”三级标准体系,联合SGS等国际机构强化认证;第五是打通市场渠道,解决有好产品无好销路”难题;第六是争取政策支持,申报林草局专项扶持资金,将杜仲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核心项目。他强调,必须通过政策杠杆破解产业规模发展制约,尤其需降低深加工成本以提升竞争力。
广东经贸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郭峰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建议,强调杜仲产业应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杜仲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深化林下经济与杜仲种植的融合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
陈勇研究员
郭峰会长
筹备专委会 锚定百亿绿色产业目标
省人民政府参事、省乡村发展协会理事长钟韶彬指出,自今年将杜仲树栽种拿入“村庄绿化行动”以来,随着对杜仲树价值认识的深入,越来越深感推动杜仲产业发展的正确。实施杜仲+行动,意义重大。一是总书记、党中央有部署。今年植树节,总书记亲自种下了杜仲树,充分体现了杜仲树的地位作用;推动杜仲产业科学化发展,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题中之义。二是省委省政府有安排。“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更好的实践落点,杜仲树是个好的选择。三是市场发展有前景。相信假以时日,随着杜仲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必将形成以杜仲为基础原料,产值将以数万亿来计算。会议同意筹备成立广东省乡村发展协会杜仲产业专业委员会。钟韶彬强调,一是遵循国家社团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和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专委会章程和工作规则,确保合规、方向正确。二是组建队伍,建立并不断扩大杜仲+朋友圈,形成全链闭合、共同发力。三是做好试点,多路径开发产品,及时总结推广,变现产值。
钟韶彬参事代为颁授红棉奖杯及证书
与会人员合照
(本文来源/文稿/蔡家欣 图片/吕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