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韶关市市长陈志清:聚力“百千万工程” 擘画老区振兴新篇

抢抓机遇,进一步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加力实施的“百千万工程”为韶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路径和强力引擎,推动了韶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2025年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对接落实老区苏区政策,进一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韶关。

我们将继续大抓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强化园区平台引领,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1+6”平台建设,新增创建2个省特色产业园。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聚焦大数据、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集群,在延链补链、创新驱动、高端发展、特色集聚方面努力突破,力争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00个以上、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

我们将继续大抓群众增收,做大富民兴村产业。坚持县镇村都抓产业抓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强镇富村公司、乡村振兴车间等特色文章;实施“十业千亿”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水果、食用菌、花卉、中草药、竹子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成千亿级增收共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再造一个新韶关农业。大力引导和优先支持本地群众返乡就业创业,鼓励村集体和群众参与强镇富村公司,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营模式,让群众最大程度实现家门口就业。用好“五外联动”打通出口绿色通道,探索“土特产”营销好路子,促进村民就业致富和村集体增收。

我们将继续大抓典型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巩固提升“百千万工程”第一、第二批30个典型镇建设成效,全覆盖推动第三批典型镇建设,推动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坚持“花小钱、办好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居民“点单式”老旧小区改造,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精细化”。坚持把近八成的可用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补齐短板,改造城区污水管网、内涝治理、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补齐城市停车设施等短板。盘活临街店铺,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农村“三大革命”,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我们将继续大抓改革赋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重点聚集解决乡村振兴“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腾出土地指标用于发展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四个融合”建设用地整备模式,积极开展点状供地、“多田套合”试点。开展资源资产盘活行动,梳理盘活市县镇村的国有股权股资、水电气、林权、老矿山、老厂区、老厂房、老学校、分布式光伏、碳汇等资源资产;用好上级支持、专项债等9类资金和“AA+”资本运作平台,千方百计为乡村振兴筹措资金、撬动资金。用活用好各类人才政策,开展产业人才强县、乡土人才兴县等行动,实施人才“入县下乡”十条措施,引进培育大数据等重点产业人才、培育“百镇返千才”返乡创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韶关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辉足迹,陈毅在梅岭写就了气壮山河的革命诗篇《梅岭三章》,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抗战期间迁韶4年,全市共有红色革命遗址1203处,是广东省红色资源最丰富的地市之一。饮水思源,毋忘老区。老区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感谢《中国老区建设》30年来关注老区、宣传老区,为振兴老区经济鼓与呼。

韶关市老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有不少的短板,在与江西中央苏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联动还不够紧密。当前,韶关至赣州铁路扩能工程已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赣粤两省已完成了项目初步规划方案研究。实施韶赣铁路扩能工程,连接京九、京广两大南北铁路运输大动脉,能从根本上改善粤赣闽三地老区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拓展大湾区经济腹地和辐射能力,激发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粤赣闽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希望《中国老区建设》关注和呼吁韶赣铁路扩能工程,协力推动老区的高质量发展。

为老促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202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多年来,全市各地老促会的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依托资源优势和丰富经验,在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上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百千万工程”,聚焦韶关老区建设,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得到老区群众的一致好评。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老促会的优势,为老促会和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将一如既往地把老干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用心用情、细致服务,努力让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同推动韶关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