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横陂镇蓝田村:农文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当前,横陂镇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蓝田村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抢抓政策机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深化乡村治理、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文旅融合,形成农业+产业+文旅的多元化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水利重建:病险闸变身生命线

近日,记者在蓝田村开展“百千万工程”专访时看到,村周边青山环抱、凤凰花摇曳。村内还保存着一些传统碉楼建筑、青砖瓦房、百年古树等,一幅“绿美乡村”的画卷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横陂镇蓝田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横陂镇坚持规划引领,结合蓝田村自身资源,研究编制《蓝田村村庄规划(2021-2035)优化提升方案》,推动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原蓝田水闸于1963年建成,属大型水闸,滋养蓝田、大亨、围边、元山4个村庄近7000人,后经海水腐蚀,钢铁闸门已穿孔,2020年被鉴定为“四类闸”,即“病险闸”,闸门老化、交通桥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229月,概算投资7000万元,蓝田水闸重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重建完成并投入使用。蓝田水闸采用“阻咸蓄淡”技术重建,优化农耕环境,集雨量面积约82平方公里,灌溉包括周边约447公顷的稻田,同时惠及约400公顷水塘、咸围,为4个村庄近7000人的日常、农业用水、家禽用水和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蓝田村村民吴称浓告诉记者,蓝田水闸重建后,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灌溉,生长、产量等方面也比以前更好了,下大雨也不怕村里被水淹了,村民们非常满意。

文旅融合:病险闸变身打卡点

蓝田村以重建后的蓝田水闸为契机,结合水闸周边的环境整治,依托6棵树龄均超过100年的国家三级保护古树名木和150亩的古树公园,累计种植绿化树木1100余棵,实现道路硬底化全覆盖与村道拓宽和路灯100%亮化,并推进生态海堤绿化工程,疏通河道并筑牢防洪系统。推动水利+文旅融合,蓝田水闸已成为群众出游的休闲打卡地,以水闸旁的邂遇民宿+房车露营地+古树公园景点为核心,引入专业团队开发营地+田园”“营地+研学”“营地+体育”“营地+玩乐等模式,打造水主题鲜明、水文化清晰的露营景区,前来游玩的游客可以体验星空露营、烧烤篝火、艺术写生等乐趣,促进蓝田村水经济活跃。据了解,蓝田水闸房车露营地自今年225日试运营以来,已接待各类团队16场次,接待人数超过600人次。

横陂镇蓝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健友告诉记者,蓝田水闸重建完成后,不仅保障了周边村庄日常和农业用水,还助力蓝田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同时结合特色古村貌,打造了房车营地、邂遇民宿等项目配套景观工程,融合彩虹河堤的“网红水闸” 串联古村落、红树林等旅游资源,以文旅促进乡村振兴。

产业延伸:激活乡村振兴

横陂镇依托重建水闸的“阻咸蓄淡”功能和蓝田村咸淡水交汇的区位优势。蓝田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领头羊的作用,利用蓝田村数百亩咸围的丰厚条件,引进澳门归侨人才,以“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广东蓝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多家高校和人才进行产学研合作,公司占地面积约3100亩,经营水产养殖及果树种植。目前,水产养殖面积约1011亩,已开发养殖青蟹560亩,养殖加州鲈约131亩等,逐步向多元化现代养殖业转型发展,形成水产养殖生产链,提高周边50多户1500多亩的蟹苗产值,年增收可达30万元和提高沿海100多户村民青蟹苗捕捞与黄沙蚬收入20多万元。此外,林地约占2200亩,以桉树种植为主,果树种植有茶枝柑230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8年的9万多元到2024年的40万多元,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蓝田村从“治水、兴产、植绿、融文”多维度联动,从解决民生痛点到激活乡村振兴。未来,蓝田村将继续围绕蓝田水闸、蓝田古树公园、邂遇民宿等特色元素,深挖农文旅的经济价值,全力打造农文旅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恩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