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梅县区:做特镇村 现代农业产业富民兴村

近年来,梅县区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大力发展金柚、绿茶、丝苗米等特色农业,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运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扎实推进典型镇村建设,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显著提升,乡村发展焕发新活力。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金柚是梅县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梅县区大力扶持金柚产业,培育农业“四上”企业,发展金柚种植和深加工,着力建设金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串联松口等9镇连片种植金柚27.92万亩。绿茶、丝苗米等土特产同样表现优秀,建好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畲江镇(丝苗米)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建成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2024年产值4000多万元,项目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梅县区坚持以“工业思维”赋能传统农业,巩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效。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地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梅州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全天候“定制”适宜的生长环境,让农作物全年不间断生产,年产值超7000万元,土地利用率由16%提升至73%。位于畲江镇的蓝莓现代产业示范基地通过“5G+”智慧农业技术,所产优质蓝莓连续两年在春节期间错峰上市,深受消费者欢迎。选聘产业村长56人,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7家,家庭农场2514家,打造省级“菜篮子”基地5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6家,推进松口镇大黄村和南口镇侨乡村2个乡村产业社区建设,为典型镇村建设蓄势赋能。

近年来,梅县区巩固第一批典型镇村建设成效,雁洋镇重点打造文社村、对坑村等5个关键节点,提升雁洋美丽圩镇、原三乡圩镇节点;松口镇深入实施“三大行动”,推动千年古镇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首批7个典型村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2万元,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15万元。全力选树培育丙村、畲江、城东3个镇及红光村等26个村作为第二批典型镇村,投入3亿多元提升美丽圩镇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提升、绿美生态建设等,20242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

来源:文明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