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安塘街道白村村:坚持党建引领 走出特色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安塘街道白村村以强组织、建阵地、兴产业、优治理为主线,推动村级治理从被动应对主动作为转变,从单打独斗多元共治升级,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新路径。白村村先后荣获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名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也是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试点单位。

筑牢组织堡垒

党建红凝聚发展合力

白村村坚持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抓牢三个关键。一是构建协作高效组织体系。建立村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党组织领导体系,主动联系挂钩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二是精准培育头雁后备力量。瞄准村两委换届,建立三个一导师机制(一名驻村领导班子成员、一名驻村街道干部、一名村两委干部结对一名后备干部),并通过跟岗锻炼、动态考核,确保换届时有成熟人选。三是设岗定责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设立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党员责任岗,发动无职党员40余人认领服务。例如70岁老党员陈启明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带动群众投工投劳近800人次,将废弃牛庄改造为11亩绿美公园,种植苗木1000余株,新增健身步道、羽毛球场等设施,点亮村民夜生活 

打造服务矩阵

优服务解决群众需求

白村村坚持群众需要什么,阵地就提供什么,把党群服务阵地建成办事有温度、活动有热度、交流有广度的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将下白村党群服务站升级改造为集政务服务站、便民补给站、民情气象站三站合一的党群服务站。目前,服务站累计共收集并解决宅基地纠纷、设施维修等问题47件,做到群众张嘴、党员跑腿。聚焦一老一小,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配套建设耆乐园童伴之家稚趣园,为老人提供健康体检、棋牌娱乐,为孩子开设课后辅导、手工课堂等活动12期,切实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产业兴村

新业态激活共富动能

紧扣百千万工程,白村村探索典型村+文旅融合路径,实现增收致富。一是盘活资源,打造业态矩阵创新建立党支部+文旅团队+村民理事会协同机制,成功引入云小城文旅团队,为乡村建设注入专业运营力量。争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支持,投入8万元将废弃猪圈改造为下小白咖啡屋,并接连打造了下小馆儿童友好餐厅、下小创文创馆、下小薯糖水铺等,构建起月月有新店、季季有新景的乡村消费矩阵。目前下白村累计盘活闲置房屋4000㎡,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约20人,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二是文化赋能,擦亮乡村IP 深挖古村落569年历史底蕴,将古祠堂、荔枝公园等资源与现代创意结合,创作瓦片彩绘、老物件故事墙,打造乡土记忆打卡点。融合篮球、象棋等民俗文化,推出日咖夜球特色IP,举办青年音乐会、村BA等活动30余场。三是结对共建,增强内生动力。探索村集体经济造血新路径,通过佛云指挥部和佛云园联动,筹集32万元作为白村经济联社入股项目资金,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动力,预计带来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租金提高、就业岗位增加等多重效益。

深化乡村治理

多元化托起和美乡村

白村村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联动各方力量攻坚重点工作,让乡村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一是以互助工作队聚攻坚合力。组建的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伍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积极参与干群齐动手 答好四道题共建美丽家园行动,推动卫生网格化管理落地见效。同时,主动链接乡亲资源,为乡村绿化筹措资金13万元,形成众人拾柴的共建氛围。二是以好人队伍筑和谐基石。依托,邀请乡亲、企业家等定期开展说事评理,用接地气的土办法破解治理新难题,累计化解邻里纠纷、利益分歧等矛盾10件,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三是以自治机制固治理底盘。建立完善《村务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十五项民主管理制度,涵盖环境卫生、邻里相处等日常事务,通过制度出好习惯、出新风尚,让村规民约成为共建共享的硬约束四是以诚信实践拓善治路径。无人菜摊升级为便民良心小市场,引导群众实行无人销售、自助购买模式,近20年累计完成超18万笔交易,未出现不付款或失信现象,为全市各地党组织探索创新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路径提供鲜活样本。

党建强,则治理强;民心聚,则乡村兴。从“脏乱牛庄”到“绿美公园”,从“废弃猪圈”变“网红咖啡屋”,白村村“蝶变”的密码在于建强党组织、做细民生服务、发动群众力量。

来源:云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