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湛江优质资源下沉县域 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疗服务

专家下沉县域医院,带去新技术新项目;当地医护人员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带不走的医疗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疗服务……

在湛江,这样的画面,已从愿景化为现实。

近年来,针对县域医院管理粗放,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院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现象,湛江市卫生健康局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各大龙头医院积极创新医疗帮扶模式,破解区域医疗资源不平等问题,助力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创新托管模式

实现大病不出县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全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于2020年创新构建政府-医院托管型合作模式,先后托管遂溪、雷州等地3家医院,牵头创建粤西首个紧密型医疗集团。通过实施垂直一体化管理,在探索出一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新路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统筹集团发展规划,推行大部长垂直管理机制,移植三甲医院管理经验,推动托管医院管理日益精细化。

如何使托管医院医疗水平实现同质化?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大主任制,由总院学科带头人统筹集团内同类专科建设,推动专科技术、教学、科研一体化。各托管医院专科能力尤其是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取得关键突破,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建立区域影像、心电、病理等医技共享平台,实现基层检查、总院诊断,年服务量约18000例;打造集团门诊、检查、床位一体化预约体系。

同时,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总院年均派驻200余名专家下沉托管医院,开展新技术指导、疑难手术示范,填补约430项县域医疗空白;托管医院骨干赴总院进修年均超150人,实施基层名医培育计划”“百名学科骨干研修计划,培养县域带不走的技术团队。

托管后,患者在县域内即可获得与三甲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且托管医院次均费用下降10%-17%,实现大病不出县,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遂溪医院重症医学科等获批湛江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83项;雷州医院检验科获批湛江市临床重点专科,胸痛中心由基层版转为标准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0项;城月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1项。

“1+4+8”

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今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与赤坎区卫生健康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并在区域内合理配置,构建就医新模式。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发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与赤坎区所辖的赤坎区人民医院、赤坎区中医医院、赤坎区妇幼保健院、赤坎牙科防治所4家区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寸金、北桥、调顺、南桥、中山、中华、民主、沙湾街道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1+4+8”模式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通过派驻业务管理、下沉专家技术、远程医疗协作、共建专科品牌、科研及进修培训协助等方式,开展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或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帮扶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提升联盟牵头单位的医疗服务辐射范围和急危重症救治效率。

合作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模式,形成一、二、三级医院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的新型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使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疑难危重症可及时转诊高效救治,从而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赋能村医

打造党建+互联网+新村医模式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打造党建+互联网+新村医”“模式,探索和创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模式,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小病慢病不出村、村民健康有管理、村医队伍再塑造

该院优化各级医疗机构垂直联动体系,以村级卫生站为网底建立双向转诊合作机制,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通过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流动巡诊三套机制,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名医到家门

该院实施“1名医生党员+1名村委会干部+1名村医+1名村民(户)的联系模式,定期到村访户,开展名医义诊、疾病筛查、健康宣教等系列活动。针对村民群众实际,该院将健康服务纳入平安夜访工作,每周二晚上进村入户提供健康服务,实现对全区33条行政村的全覆盖。

此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还构建基层医联体远程诊疗服务体系,打造集远程支持、病情跟踪和健康管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E+智能医疗服务框架,帮助村医摆脱大病难诊断、慢病难跟踪的局面。

村级卫生站可通过图文咨询、视频门诊等途径向医院发起会诊请求,医院组织专家实施远程会诊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优质医疗资源。自2024年平台启动以来,共开展远程会诊指导400余次,线上共开展近1万人次诊疗、远程心电约6万人次、远程影像近2.5万人次。

为了有效提升村医服务能力,该院优化帮带互助人才培养机制,实施百名医师下基层百名医师带教计划。截至目前,已为麻章区、霞山区700新村医提供培训。

据悉,该院“‘点亮村医推动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入选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集;“‘E+数字赋能,新村医守护乡村健康入选广东医改创新典型培育案例。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