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阳山县紧扣“围绕党建抓产业,抓好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建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导向,探索“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干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
建堡垒夯实产业基础
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党员+基地”等“党支部+”多种模式,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提升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基地上、设在专业合作社中,推动建立江英镇扶志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阳山县益广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和杨梅镇陈皮柑种植项目部临时党支部等产业党支部,引导企业党员骨干、镇村党员干部、基地党员等力量加入,建设集业务培训、党员活动、党建共建、招才引智等功能为一体的支部活动场所,结合实际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高产业党支部规范化水平,建强堡垒,以党建“一条红线”串起政府、乡村和企业,着力将产业党支部打造成凝聚多方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推动项目、人才、服务等资源汇聚在产业链上,实现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
如江英镇扶志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聚焦西洋菜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整合调动镇村企资源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力量,打通旱地西洋菜种植、收割、销售、供应、加工全链条环节,推动西洋菜产业“接二连三”,有效激发西洋菜产业发展新动能。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以来,江英镇新增旱地西洋菜种植面积约320亩,建成可全年出产西洋菜、可观光旅游采摘西洋菜的示范基地,打造出具有较高名气的“江英扶志”西洋菜品牌,专供粤港澳大湾区。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镇村企之间的沟通对接,注重把善思考、懂发展的镇村党员干部,群众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村民党员,企业中思想觉悟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中层和技术精的业务骨干吸纳进产业党支部,充分发挥产业党员直接参与者、生产组织者、企业和群众联络员的作用,将不同身份的党员拧成一股绳,形成发展推动力。用好县镇“土专家”“田秀才”专业技术人才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负责产业技术攻关,把优秀乡土人才集聚在产业链上,同时,加强对产业党支部党员的培训,提高党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围绕产业生产关键环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技术培训指导、联农带农等方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党建与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杨梅镇陈皮柑种植项目部临时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附近村民参与陈皮柑的栽植,目前已种植50余亩,既提升村民收入又帮助项目经营主体解决用工难题,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江英镇依托产业党支部引进3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旱地西洋菜种植技术“先锋队”,推动旱地西洋菜标准化生产。
创机制赋能产业创新
推行镇、村、企业党建联建共建,强化乡镇党委对产业党支部的党建业务指导,村党组织与产业党支部的资源互补,着力实现镇村党组织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共建、互利双赢”的格局,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把产业党支部建设与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和推进“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建立以产业党支部为主导,镇、村和产业链上企业齐参与的联建共建机制,通过党建阵地共建、组织生活共办、产业发展共商,实现互联互促、共同提升。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常态化组织产业党支部、镇、村、企业等主体开展洽谈、议事,架起沟通“桥梁”。制定政策、资源、项目三张需求清单,指导企业结合产业发展情况向镇村“要服务”,推动解决产业发展用地、水源、用工服务、技术培训、收益发放等问题,强化产业党组织“龙头”带动和“轴心”作用。通过镇村企三方共商共议共解,阳山县益广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青莲镇第一家集农产品种养、加工、销售、农家乐、民俗、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生态农业公司。丰富组织生活开展形式,针对产业党支部的行业特点和工作时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组织生活,创新开展“党支部大讲堂”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向工人群众讲解生产技术,联合附近村民群众开展生产实践活动。江英镇扶志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实施“党员示范田”项目,建设10亩示范田,引导支部党员带头认田试验旱地西洋菜种植新技术,带动村民承包田地种植西洋菜,推动形成以乡村农业发展、民宿休闲、农业休闲观光、美丽乡村文化体验为主的新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