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驻丁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培育产业加速跑,绘就“强村富民”新画卷

仲夏清晨,在信宜市丁堡镇古楼村的预制菜产业园里,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大头菜煲肉的香味,主播正在镜头前介绍着大头菜预制菜产品,消费者下单后,这些“致富菜”将被送往全国各地。

在信宜市丁堡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指引下,大头菜预制菜已成为丁堡镇的支柱产业,农民仅种植大头菜每亩可以增收2000元。

这是工作队在丁堡培育“土特产”产业、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2021年来,工作队聚焦产业、人才、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产业,盘活资源联农富农,唤醒丁堡镇生机与活力,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工作行稳致远。

培育产业实现加速跑

大头菜是丁堡镇的“土特产”,在满姨食品公司,麻辣大头菜、头菜扣肉、干饭王等预制菜产品琳琅满目,让人食指大动。

“2024年,我们带动155户村民种植大头菜1000余亩。”满姨(广东省)营养食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康梅说,当地农民在水稻收割后可种植大头菜,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三个月可以收成,然后再种植水稻,每亩大头菜净增收2000元。

联农带农成效初现,是驻镇帮镇扶村的生动实践。工作队进驻丁堡镇以来,聚焦大头菜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2022年,11月,工作队与优秀返乡青年共同谋划,在古楼村成立满姨食品公司,围绕“大头菜”打造预制菜产业。累计带动1000多户农户种植大头菜,产值达300万元。

这是丁堡镇培育产业的样本之一。三年来,丁堡镇相继打造“信香荔”、“大头菜”预制菜、肉鸽养殖、红黑米加工、甘薯种植等7个特色产业项目,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更好实现联农带农富农。

“抓好产业培育,增强造血功能,才是工作队核心工作。”回忆刚进驻丁堡的日子,工作队队长骆庆军说,工作队队员跑遍了丁堡镇12个行政村,83.45平方公里,掌握了丁堡镇可利用闲置资源情况,和镇村干部、脱贫户、村民、企业负责人、乡贤等面对面交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

组团帮扶单位、工作队及丁堡镇政府共同确立了“倾尽全力、增强内力、借助外力、广聚合力”的帮扶思路,形成了“产业引领、资金保障、平台支撑、项目运作”的帮扶模式,把市场化平台和企业主体作为产业发展的落脚点。

在驻丁堡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信宜市丁堡镇12条行政村经济联合社成立2家强村公司,为丁堡镇产业发展搭建了联农带农强农富农的平台和载体。

至今,两家强村公司发展态势良好,以集约流转土地、项目投资合作、承接镇村项目为主要业务,至今已投资建设充电站,入股3家企业,实现项目合作5个,并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帮扶协议。

结对帮扶激发内生动力

走进旺坑村,迎面看到的小花园、小菜园等微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村内房前屋后、村间小道均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旺坑村支部书记杨健表示:“现在大家都自觉搞好卫生,村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

旺坑村的变化是丁堡镇旧貌换新颜的特写。自帮扶工作队进驻以后,实施“一河两岸”绿美乡村风貌带、镇村道路改造、集中供水、三线整治、镇村小学全覆盖优化提升等项目,推动丁堡镇实现华丽蝶变,塑造了丁堡镇交通便利、宜居宜业的活力小镇新形象。

这是乡村振兴镇企结对帮扶活动的生动实践。自进驻以来,工作队和丁堡镇政府按照信宜市统一规划,结合本地资源禀赋谋划产业发展,连续两年举办乡村振兴镇企结对帮扶活动。

数据显示,结对帮扶活动成果丰硕。丁堡镇与16家知名企业签订服务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拉动17家爱心企业捐赠资金913万元,落地帮扶项目35个,撬动财政资金投入逾3000万元改造丁堡公共基础设施。

骆庆军说,工作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将省、市、县各级领导以及40多家知名企业负责人请进丁堡,为当地政府、本地企业及大型企业搭建了沟通联系、交流合作平台,有效推动了土地、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衔接,有力推动了荔枝、中药材等产业对接发展。

工作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支撑。针对丁堡镇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吸引力和竞争力严重不足,帮扶工作队种下梧桐树,引凤来仪。

工作队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首创镇级乡村振兴企业孵化基地、乡村振兴暨人才驿站成果展示中心,把从农村走出去的学有所成、业有所成的人请回来建设家乡。目前,已有20多名青年企业家扎根丁堡,成立满姨食品、浩晟农业、康泽农业、中典农业等15家企业。

撬动“三农”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成为帮扶工作的亮点。工作队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岭南师范学院、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的专家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工作队还组织筹划2024年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进一步汇聚帮扶力量,为地方提供合作发展平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助推丁堡镇“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