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的帮扶工作中,驻赤光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聚焦乡村“五个振兴”和驻镇帮扶“五大提升”工作任务,扎实落实省、市、县、镇“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助力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产业帮扶成效更加突出、村民生活服务更加完善、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显。在广东省 2022 驻镇帮镇扶村年度考核中,取得“好”等次,2024 年瑶坑村获得“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
牵头单位河源市财政局全体党员干部与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批前往赤光镇大洋村王亚洲爱国教育基地、船塘镇老围村参观萝溪书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刻体悟革命先辈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
为进一步推进赤光镇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队依托赤光镇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对接组团帮扶单位,争取帮扶资金 5 万元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维护。同时,坚持与各村(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积极指导各村特别是“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落实组织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建设,促进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水平
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队定期走访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两易”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深入各村各户实地调研基础上,摸排出近 48 户重点关注困难家庭,积极帮助其申报公益性岗位,申请补助并协调入股合作社获得稳定分红;持续摸排 45 户重点关注困难家庭,为全镇 347户 931 人建档立卡脱贫户与 1 户 3 名监测对象、8 户 41 人风险消除户,线上购买并办理“一分钱河源市民保”与“乡村群众无忧保”,涵盖“医”“食”“住”“行”“教”等五个方面全方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联系派出单位与爱心企业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老党员、退役军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等群体,累计慰问近 200 人次,发放大米、食用油等物资,折合人民币 4.2 万余元。全镇防止返贫监测户、脱贫户家庭年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村集体收入均超 20 万元。
亮化工程,助力推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工作队结合绿美生态建设、乡村绿化工作部署要求,协助赤光镇进一步推动美丽圩镇建设,筹集组团单位帮扶资金10万元,开展赤光绿美绿化工作,全力推动“党建红”与“生态绿”深度融合,把乡村振兴重点村打造成为美丽宜居村,推动全镇各村重点基础设施短板项目齐头并进。
经赤光镇党委、政府与工作队统一研判决策,工作队将 2021 年至 2023 年省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 1962.9 万元用于全镇集中供水、部分村道硬底化、道路亮化工程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奖补项目等。除此之外,工作队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共争取资金共计 233.45 万元,其中组团单位帮扶资金 40 万元,省移民专项资金 100 万元,“6.30”资金 73.18 万元,其他帮扶资金 20.27 万元,重点推进赤光镇街文体活动广场,瑶坑村、再头村、大洋村内主干道两旁路灯建设以及改造升级、輋乾村党建活动室改造升级、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等惠民项目建设。
助力推动镇村产业发展水平
为有效助推产业发展,工作队实行招商引资行动竞标争先,会同镇党委政府、重点村两委干部参与龙川县“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行动发布大会,获得全县推介大赛二等奖,县委、县政府给重点村发放奖励资金 100 万元,该笔资金计划用于打造大洋村魔芋粉加工厂;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畅通产运销,努力探索并实现农产品从农户直接到单位或消费者的直销途径,广泛发动派出帮扶单位工会购买赤光镇大洋村“一村一品”葡萄约 20 万余元、“一镇一业”茶油、丝苗米共约 40 万余元。
积极推动全方位助力镇村乡村振兴
帮扶工作中,工作队始终牢记乡村振兴的初心使命,借助金融活水,积极为村民提交贷款申请材料和发放贷款,走村入户摸排情况,发现有因资金运转困难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存在资金缺口问题的,工作队主动上门服务,为农户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工作队为 368 户农户和 1 家龙头企业精准建档,共办理惠农贷授信 4200 万元,已发放贷款 3333 万元,为赤光镇乡村建设提供“融资+融智”服务、输送金融活水,发展壮大产业项目,拓展经营渠道致富增收,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三年辛勤耕耘,组团帮扶单位积极推进各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赤光镇绘就出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