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驻兴更“助兴” 帮扶促振兴

“实”是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双百行动”驻兴宁服务队帮扶协作兴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一年多以来的关键字。

2023年11月,省财政厅联合省地质局、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和“双百行动”服务队(下称“帮扶工作队”)正式入驻兴宁。

“实”体现在哪里?一年多以来,以资源统筹、重点突出、务实高效、有序推进为原则,帮扶工作队结合自身资源及兴宁特色,积极进行有益探索,研究提出了“1+1+6”帮扶思路,把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帮扶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帮扶壮大县域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实”展现在哪里?帮扶工作队在2023年省纵向帮扶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协助谋划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配套的13项总投资约5.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地制宜扶持兴宁主导产业之一的肉鸽产业发展;筹集80多万元建设径心中学理化生实验室,解决该校学生中考时奔波考试的问题……

求实:深入调研,推出“1+1+6”帮扶思路

当“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遇见“百千万工程”,会在产业发展领域激起怎样的火花?

2024年12月13日,以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兴宁“百千万工程”研讨会举行。作为主办单位,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就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兴宁文旅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参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兴宁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其中不乏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矿产,如地热(温泉)及矿泉水资源,会上还探讨了其他县市打造相关产业的实际经验,为涉及温泉、矿泉水等资源的招商引资提供了路径指南和案例参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兴宁有什么,兴宁适合发展什么?这是帮扶工作队入驻兴宁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入驻兴宁以后,帮扶工作队第一时间深入乡镇、职能部门、项目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在两个月内走遍了20个镇街,走访田间地头与镇村群众,拜访职能部门与单位领导,进入企业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兴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要素禀赋。

通过摸清家底,帮扶工作队逐一了解兴宁“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情况和资源要素,为实现产业、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精准导入打下基础。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帮扶工作队按照‘一县一策’方式,研究提出了‘1+1+6’帮扶思路。”兴宁市委副书记、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队长麦东阳介绍,其中两个“1”分别指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一条主线;突出四望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帮扶第一要务,发挥重大项目引领辐射作用。

而“6”则指着力在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县域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帮扶合力6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并按照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方式制定省纵向组团帮扶工作方案(2023—2026),确定了6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14个重点项目,切实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帮扶项目融入帮扶方案中。

与此同时,为确保帮扶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帮扶工作队组团单位谋划建立了“3+N”帮扶工作机制,组织省组团单位相关党支部与兴宁市若干镇村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工作,以党建共建推动帮扶项目落地。“目前,共有18个党支部进行党建结对共建工作,开展了28次结对共建活动。”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推动兴宁高质量发展,发挥所在单位职能作用,紧扣兴宁所需所缺、所盼所想、所困所急,我们谋划推出‘1+1+6’帮扶思路,进一步聚焦重点项目、县域产业培育、城乡融合发展和民生实事等方面,为今后三年开展纵向帮扶工作明确了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麦东阳说。

扎实:突出重点,帮扶壮大县域优势产业

挖掘机长臂挥舞,压路机反复碾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在位于黄槐镇四望嶂的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600多名工人正加班加点赶工期。

黄槐镇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在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美丽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等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有着数十年开采历史的煤炭小镇,正围绕“一路一街一园三区”规划,蝶变为军旅小镇。

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兴宁市在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开展废弃矿区生态治理修复和高质量转化利用,计划通过“生态修复+综合利用”方式,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60公顷。同时,打造一个集国防教育、学生军训、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文旅项目。

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之一,也是省财政厅牵头的重点工作,帮扶工作队把基地项目作为帮扶工作重中之重。

帮扶工作队在做好省直有关单位与兴宁的沟通衔接工作,大力推动解决征地拆迁、配套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过程中堵点难点的同时,牵头制定《兴宁市推进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兴宁市推进基地建设任务清单、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多次牵头组织召开基地及配套项目建设推进会,推动基地一期于2024年8月8日正式动工。

围绕配套服务基地建设,帮扶工作队协助谋划基地配套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污水处理等13项总投资约5.7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目前所有配套项目均已组织实施。

帮扶壮大县域优势产业也是帮扶工作队的重要任务。

在位于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叶塘镇北塘村的兴宁鸽“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建设现场,15亩建设用地已平整土地,工人正全力推进双层鸽棚的搭建。

“‘政企银村’共建养殖小区模式,突出党委和政府引导、企业专业化管理和村集体共建,通过政府主导,由行业链主企业、各大商业银行、村集体等多方共同成立经济联合总社。”该项目的主导企业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波,同时也是兴宁市肉鸽协会会长。他介绍,党委和政府搭台、企业运营、银行融资、村集体入股、农户入驻共建养殖小区,破解农村产业发展、收入增长难题,打造并壮大以“陈小鸽”为代表的的苏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联农带农大力发展现代肉鸽养殖,巩固提升兴宁鸽的联农带农效益。“实现多方共赢的模式。”

在全力推动“政企银村”项目推进的同时,帮扶工作队为金绿公司争取广梅预制菜基金投资2000万元发展鸽屠宰加工业务。“我们还将筹措资金,在‘政企银村’共建养殖小区里建一个‘兴宁鸽’博物馆,全面介绍‘兴宁鸽’发展历史和产业现状。”麦东阳说。

发挥职能优势,一年多来,帮扶工作队指导兴宁谋划争取专项债资金3亿元、争取省产业有序转移专项资金近6000万元支持产业转移园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举办2024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推介会,集中签约16个“百千万工程”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2亿元,推动兴宁市产业发展融入大湾区大市场;协助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工业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协助兴宁市人民政府对企业精准管理、精准施策,数字驱动兴宁市工业经济整体发展……帮扶工作队组成单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助推兴宁产业发展方面,实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精准导入。

务实:凝聚合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在兴宁市径南镇径心中学,曾有一个困扰学校和师生的难题——学校理化生实验室不符合中考考试要求,需要升级改造。去年中考,学生还需长途跋涉25公里到其他学校进行理化生实操考试。如今这个难题得到了解决,这得益于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

帮扶工作队在了解径心中学的困境后,把解决这一问题列为重点帮扶项目。工作人员精心策划,确保实验室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力求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

目前,项目已完成,径心中学师生将迎来全新的科学世界。

“实验室的建成,为径心中学带来巨大改变。学生再也无需长途跋涉去其他学校参加理化生考试,在自己学校便可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科学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径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振威说,帮扶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兴宁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省级资源持续导入,帮扶工作队谋定速动,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城乡建设等重点帮扶领域积极作为,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

这一年里,帮扶工作队争取省财政支持800万元支持兴宁市神光山体育公园升级改造,提升完善园内文体公共服务设施,让更多群众享受良好的体育活动空间;广州番职院与兴宁市技师学院开展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培养改革试点,已于2024年9月落实第一批20名招生计划;协助推进兴宁人民医院搬迁新院区,并于2024年8月1日起经省市卫健部门审批升级纳入三级综合医院管理,进一步优化兴宁医疗资源配置,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在帮扶工作队的支持协助下,进一步提升兴宁公共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帮扶工作队发挥各类帮扶力量,合力助推兴宁“百千万工程”实施。

2024年1月25日,帮扶工作队牵头高校广东财经大学与兴宁市人民政府在会展中心签订了《人才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行了广东财经大学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兴宁中心揭牌仪式。

双方共同探索建立合作项目对接沟通制度,进一步拓展合作“大领域”,打通对接“大通道”,构建赋能“大体系”,齐心协力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新典范,为兴宁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争先进位提供坚实而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加强人才支撑,帮扶工作队组织举办了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业务培训、乡村振兴财务管理人才培训、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训等系列培训。全年共开展10余场宣讲和培训,累计有1000多人次参加,切实增强了兴宁干部人才服务“百千万工程”本领能力。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帮扶工作队协调组团帮扶单位采购兴宁本地农副产品累计价值超310万元,有效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兴宁组织召开的2023年寒假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启动仪式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岗前培训会,共吸引6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实现19个镇街与省内高校共青团结对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