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被誉为“软黄金”。这份源于桑蚕、凝聚天地精华与匠心的珍贵丝绸,如今在阳春市合水镇也焕发着新的生机,依托深厚的蚕桑底蕴和有力的产业帮扶,阳春市合水镇正将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转化为带动百姓致富的“金钥匙”。
走进合水镇香云纱展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
香云纱,百年前上海名流称其为“响云纱”,是全世界唯一使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纯手工丝绸,素有“寸缕寸金”之说。
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广东省的蚕桑专业镇,合水镇拥有发展香云纱产业的天然优势。2021年,广新集团进驻合水镇开展帮扶工作,重点打造集生产、研发、展示、文旅于一体的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现代化平台。
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负责人 李希珊: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寸缕寸金”的价格,更在于其不可复制的稀缺性与工艺价值。
展馆内,实物与图文生动,揭示了香云纱诞生的奥秘。这份源于桑蚕的珍贵礼物,在匠人们的手中经过反复浸染植物薯莨汁液,均匀涂抹广东特有河泥,在充足阳光下反复曝晒……最终制作而成“软黄金”。
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手工艺人师傅 成攀麟:有30多道工序。我们做这个有很多步骤,从胚绸开始做,要做几十次才可以完成。
目前,合水镇的香云纱年产量已达到约100万米,主要供应杭州、广州、深圳等地的知名服装品牌,制成高端服饰后畅销全球市场。
广新集团驻合水镇工作队队员 邓金朋:合水镇拥有1.2万亩标准化桑园基地,年产鲜茧近2000吨,蚕茧产值约8千万元,为香云纱的生产提供坚实的原材料保障。
如今,在合水镇,一条围绕香云纱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涵盖蚕桑种养、蚕丝加工、丝绸染整晾晒、成衣设计制作、非遗技艺传承与文化旅游等多元环节。
作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的典范,合水镇依托香云纱这一“金名片”,生动实践“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战略,织就出产业兴旺、百姓增收的锦绣新篇章。
本文来源/阳江新闻 阳春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