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江门市农气海审四局帮扶翁源新北村:扶贫扶到点子上,脱贫奔康暖人心

“翁源县民意荷兰豆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成立

新北村贫困户领取危房改造补助金

新北村扶贫“双到”检查指导工作座谈会

帮扶单位领导与新北村贫困户欢乐交谈

    本网讯  2011年11月23日,韶关翁源官渡镇新北村委会院子笑声回荡,热闹欢喜。扶贫“双到”帮扶单位江门市农业局、气象局、海洋渔业局、审计局四局领导正忙着慰问贫困户,亲切交谈之余,不忘主动合影留念。

    “荷兰豆种得好,都有收成啦!”

    “每年都来看我们好多次,这次又帮我们改造危房,多谢,多谢!”  

    虽是粤北冬日,温暖却在村民心中徐徐流淌。纯朴的村民们,以最朴实的方式和语言,表达着内心的欢喜—— 

    “房子塌了,汝等人帮建好了房子,得闲就来‘涯等人底儿’(我们这里)食茶食饭啦”。气象局帮扶的村民用方言盛情邀请徐安高局长。 

    “帮扶小组入村两年,新北村变化太大了!”村书记黄博通也感慨万分。 

    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江门市农气海审四局在扶贫“双到”中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 

     “扶贫,关键是找准发展经济的路子。”在村委座谈会上,江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农业局局长张景卓对今后的扶贫工作方向提了五点要求。 

    一要成立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支柱产业,加快致富步伐。二要坚持“一户一措”,准确分析仍未脱贫家庭的主因,制订帮扶措施,重点抓落实。三是继续发动和依靠群众脱贫致富。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要重点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技能水平。 四是学习长三角,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让农民体面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继续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让更多驻村干部脱颖而出。 

    “扶贫必须扶在点子上”,正是江门市农气海审四局领导的共识。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扶贫“双到”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统一部署,两年来,四局深入调研,摸清村情,精心规划,致力帮扶新北村脱贫奔康。 

    第一是着力产业扶贫。由四局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指导该村把荷兰豆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并成立了“翁源县民意荷兰豆农民专业合作社”,将99户贫困户全都纳为社员。而各单位也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如气象局借助翁源气象部门之力,为村委办公楼安装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设计安装了防雷工程,提供农业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和防雷减灾服务。农业局直接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使荷兰豆种植产业朝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种植面种已从原来习惯性200多亩发展到500亩,预计年底人均纯收4500元,脱贫率达96%。农业局还推动养殖业发展,给帮扶对象买猪苗,带动12户贫困户养成猪,养殖量达30多头。 

    第二是推进项目扶贫。2011年,驻村组和村委通过各种渠道共筹集资金154万元,用于自来水改造、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建设、技术培训等项目。其中,投入21万元完成了18户危房改造,投资210万元的自来水工程基本完成,投资36万改造了庙墩路,投资2万改造了农田水利,长达1.5公里的自然村道路硬底化也已完成,这些项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是开展智力扶贫。为村里100多人开展种植培训,为在读的38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帮扶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达50名;完善村委会建设,在村委小院种桂花树,增置文体器材,重修饭堂,添置桌凳,方便村委各种活动,并使村委的农家书屋、党团活动室、婚育分校和羽毛球场成为村民喜爱的活动场所。     

    第四是注重感情扶贫。2011年各帮扶单位领导到村45人次,听群众心声,送温暖上门,研究致富路,促扶贫进度,为驻村干部、贫困户加油鼓劲。4名驻村干部常驻村,协助村委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入农户,急农户所急,帮助贫困户100%参加医村医疗保险,安抚未能纳入扶贫名单的困难农户,与贫困户维系着良好的感情。 

    “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翁源扶贫工作成效明显,这两年很多贫困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翁源县副县长陆伟杰所言,因“输血”与“造血”措施并举,扶贫扶到点子上,江门市农气海审四局“双到”工作既温暖了百姓的心,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一项温暖人心、激励发展的德政民生工程。这一点,无论是新北村的群众,还是帮扶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职工,都已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

    (作者:江门市气象局王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