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大“双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本网讯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统一安排,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09年底与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南山村结为帮扶对象。市人大按照“真情帮扶、为民解困”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9大类帮扶项目,使南山村村民人均收入翻番,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要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
湛江市遂溪县南山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496户2226人,人均土地只有7分多,地表水源严重缺乏。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户有117户,1500元至2500元之间的有115户,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为尽快解决帮扶资金,市人大常委会各级领导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扶贫资金达500多万元,并带动了正大集团等企业2000多万元的项目投入,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不等不靠,说干就干。一项项扶贫项目紧锣密鼓,一个个扶贫工程拔地而起……
针对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渠道缺乏的“病根儿”,通过大量的调查论证,结合当地实际,深圳市人大与当地政府决定搞“养鸡”项目。该项目与正大集团合作,具有相当强的“造血”功能。
2009年,深圳市人大投入220多万元,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7条标准化鸡舍建成并投产。2011年,形成年输出成鸡量55万只、年纯收入达60万元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这样的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在全省扶贫项目中屈指可数、名列前茅。
水,是困扰南山村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饮用水质重金属、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帮扶就要解决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深圳市人大当即决定帮助当地村民打井。2010年,先后投入近150万元,为该村的7个自然村挖了7口102-106米深的水井,建了7座高25米、储量40立方的水塔。经县有关部门两次检测,工程建设合格,饮用水质达标,全体村民终于喝上了优质的自来水,农田灌溉也有了充足的水源,实现了祖祖辈辈多年的愿望。
村民郑水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甘蔗是他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深井和水塔投入使用前,他所种植的甘蔗地亩产为4吨。而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后,亩产达到了7吨,仅这一项就增加了近2000元的收入。算上养鸡场的收入分红,他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从去年的1500元提高到了3000元,整整翻了一番。
要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之前的南山村,少数村民生活贫困,房屋低矮破旧,环境脏乱差。大家心里明白,“双到”工作既是全省的战略部署,作为“特区人”,有义务更有责任把扶贫工作做好,真正让老百姓告别贫穷与落后,过上好日子。
该村有70多户贫困家庭的住房属于危房,需要修缮或重建。市人大采取“三个一”的办法改善村民住房环境:即个人自筹一部分、申请省“安居工程”补助一部分、深圳市人大帮扶一部分。对个人自建审验合格的,市人大帮助每户补助5000元;对困难较大的,补助2-3万元;对确实无能力筹措资金的,全额拨款帮建。截至目前,有67户贫困村民房屋已全部修缮或重建。仅此一项,市人大投入资金达164.5万元。
市人大还积极帮助该村132户没有修建家庭厕所的农户,以每户500元的补助标准,帮助其修建符合卫生条件的家庭厕所。为7个自然村修建了7个垃圾处理池,有力促进和改善了该村的卫生环境。
为加强村民的生产生活保障,市人大给117户553名尚未购买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购买了医疗保险,给全村农户购买了农田水稻保险。2011年,全村农户因农田自然灾害获赔保险近10万元。
深圳市人大还投入15万元,帮助该村村委修缮了办公室、会议室、电脑室、图书室和党员活动室,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的办公条件、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投入近10万元,开展帮教助学活动,为该村村办小学购置了一批电脑、学习文具和体育用品,添置了学生桌椅,铺设了饮用水管道,改善了该村学生的学习条件;投入12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两个片区多功能篮球运动场,有力促进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投入5万元,为该村筹建一个医疗卫生所,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让村民小病不出村。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视察之后称赞深圳人大扶贫工作:“你们是真扶贫、扶真贫,效果真好!”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省政府有关领导以及湛江市委领导视察南山村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要同老百姓切实心连心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南山村的扶贫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浦先后多次专门批示,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常务副主任谭国箱、副主任周光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狠抓工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及秘书长等领导都先后多次前往扶贫点抓落实,每次都是轻车简从,勤俭节约,深入群众走访慰问,从不给当地政府和群众增添任何负担。两年时间里,先后有23批48人次常委会及机关领导前往南山村指导扶贫工作,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市人大办公厅副主任翁育强,作为市人大“双到”工作办公室的负责人,以扶贫工作为己任,两年多时间,先后19次前往南山村。他对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与当地政府负责人谈项目、搞论证,深入农户调查走访,与村民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成为了南山村的“老熟人”。只要翁主任一到,村民们都亲切地请他到家里“饮茶”,并感激地说:“你们帮助打出来的水,煮的茶又纯又香,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甜了。”
“我现在就是村民了,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是南山村的一员。”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驻点扶贫干部刘德永笑着说。刘德永是深圳市人大的干部,他还兼任着南山村村委副书记。从扶贫项目的落实到厂房的建设,以及田间地头,处处能见到他的身影,和村民一样干活,与村民打成一片。为了不给村民带来负担,刘德永在村委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南山村的各个扶贫项目间穿梭。记者见到的刘德永,皮肤被晒得黝黑,手里拿着一包饼干,他说:中午进了村没来得及吃饭,只好买包饼干充充饥。记者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钟。
在翻修一新的南山村委会的墙上,记者看到了《村务公开制度》、《“两委”议事规则》、《“两委”干部守则》、《收入分配制度》等,这些都是刘德永一条一条认真琢磨出来的。在这之前,南山村没有一条成文的村务管理规则。在南山村养鸡场和供水系统投入运营后,刘德永又运用自己在人大的工作经验和学过的管理知识,写出了《南山村养鸡场管理办法》和《南山村供水系统管理办法》,为这些“造血”项目制定了长效、管用的规则。
刘德永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记者与刘德永进村采访时,老远就有村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从村头到村委,几分钟的路,却走了一个多小时,刘德永被村民一圈一圈地“包围住”,问政策、拉家常……这让记者亲身感受到了村民对扶贫干部的认可和热情。
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双到”工作要长期推进,确保实效。深圳市人大“双到”工作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各项指标提前达到了省“双到”工作要求。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谭国箱表示,我们既要进一步抓好当前项目,巩固帮扶成果,更要建立好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不管帮扶工作何时结束,都要让南山村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长远,让扶贫成果惠及百姓。
据悉,深圳市人大机关党委已经与当地镇、村党委支部开展了共建“好班子”活动,并主动邀请当地基层支部书记到深圳学习、培训和参观,通过长期开展党建共建实践活动,巩固和延续帮扶成果,锻炼和培养机关干部,让市人大和南山村这一“双到”硕果结得更实、更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