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省纪委、省监察厅对口帮扶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团结村计划投入2000万元打造新团结村

    省纪委、省监察厅经过两个多月深入细致的工作,制定了对口帮扶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团结村的三年工作规划,计划实施33个帮扶项目,总投入2000多万元,全面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3000多村民看到了幸福美好的明天。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领导亲自到点抓调研抓规划。省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后,省纪委、省监察厅高度重视,从5月16日开始,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钟世坚先后三次带队深入团结村调研,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摸实情、体民意,并提出了团结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三年总体目标。黄先耀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党员干部“接地气”的重要途径,作为下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措施来抓,用好的精神状态和好的作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黄先耀对做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明确目标。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来做好各项帮扶工作。二是明确任务。要重点抓好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农业、修缮水利设施、自来水进村入户、改善村容村貌和加强村委班子建设等六项工作。三是明确要求。通过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建设富裕美丽新团结。

    二、率先派出驻村工作组,工作扎实有效。省纪委、省监察厅于5月16日派出3位年轻精干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开始驻村开展工作,成为乳源县第一个派出工作组驻村的帮扶单位。为掌握全村和农户的第一手资料,做好建档立卡、帮扶规划制定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驻村工作组在镇村的支持配合下,抽调近20人组成六个工作组对全村963户农户进行走访,全面了解农户家庭的人口、土地、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子女读书、致富意愿等情况,经过村民评议、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145户农户为贫困户。工作组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听建议确定项目,摆成本测算收益,实地论证计划项目的实施可行性。经过2个月的努力,工作组在乳源县率先高质量完成了贫困户核实、编制规划、拟订项目等大量工作,为下一阶段帮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召开六场座谈会敲定33个帮扶项目。为制订出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省纪委、省监察厅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召开了3场论证会(其中1场为单位班子会议,2场为行业部门项目论证会),驻村工作组召开了贫困户代表、村干部、镇干部征求意见会,经单位领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十易其稿,制订了《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对口帮扶团结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三年规划》,规划中明确三年中要重点实施33个帮扶项目,既符合省的要求,又切合团结村的实际。如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提出了通过大力扶持发展西瓜、黄烟等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项目和组织劳务输出,到2015年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要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数的60%以上。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方面,提出了以实施整村拆旧建新项目带动面上150多户房屋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四、行动迅速,帮扶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协调解决21万元还清村集体欠款。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在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抓紧一些比较急、群众比较关心的帮扶项目的实施,成效显著。如解决村集体资源费抵押村办公楼欠款而导致村集体收入薄弱问题,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立即协调解决21万元还清欠款,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了4万元的收入。为解决村民比较关注的排洪灌溉、村民食水难的问题,经过组织省农业、水利等部门勘测、论证,简屋山塘至乳桂路水渠项目、新村及火烧岭村饮水工程,钟林屋整村推进、村委办公楼修缮等项目已立项或正在立项,并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实施或完成。二是驻村工作组迅速投入当地抗洪救灾工作。在乳源县遭受历史以来最大的“8?15”洪灾中,一六镇团结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之一,驻村工作组积极响应当地的号召,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不顾劳累和危险,始终坚守在一线,与镇村干部一起,帮助群众转移财产,抢收西瓜等作物,特别对五保、低保等困难群体,做到每户必到,每人必问,有3户行动不便的困难户在工作组及时救助下避免了受灾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胁。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的帮扶让当地群众真实感受到了新一轮帮扶工作带来的实惠和机关干部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