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取得的初步成效
南澳办事处扶贫工作立足“早”,突出“实”,不等不靠,先行介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及住房困难户的入户调查核实工作,基本确定了贫困户脱贫措施和项目。确定通过养殖家畜和家禽脱贫的有22户,种植农作物脱贫的有16户;二是初步核定了三年帮扶计划。尤其是针对村民夜间出行和汛期内涝两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办事处鼓励欧屋村先行借资2万元对全村路灯线路进行更新,借资1万元改造社屯沥排水渠。亮灯工程已于7月份全部完成,社屯沥排水渠改造工程目前也已基本完成了开挖疏通工程,已有效解决了社屯、龙塘和竹脚下三个村小组汛期长年内涝难题;三是建立健全村党务、村务、事务公开制度,以及扶贫工作各项管理制度,9月份可全部上墙;四是南澳办事处先行解决5万元办公经费,帮助欧屋村解决了电脑、数码相机、复印机、办公桌椅等设备的购置经费难题,全面改善欧屋村村委会办公条件。帮扶项目的确定、路灯及内涝问题的解决、制度的健全、办公设备的完善,使村民得到了实惠,赢得了民心,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欧屋村概况及致贫原因分析
(一)欧屋村概况。欧屋村在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东面,离黄村圩2.5公里,是较偏辟的一个贫困山区村,辖章坑、黄谷田、社屯、龙塘、竹脚下、演塅6个村民小组,农户505户3576人(其中常住人口1533人,外出人口2043人),党员68人,村民代表27人。全村土地总面积8892亩,其中林地面积736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5100亩),耕地面积928亩,旱地383亩,建设用地165亩,未利用土地56亩。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为高新区每年筹股返还2万元,2012年度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仅有1457元。
经核实公示,确定帮扶贫困户63户276人,另外已列入2013年至2015年房屋改造的有55户(其中在家长期居住破旧瓦砖房的18户,无房户3户),还有未列入房屋改造的全家长期外出无房户20户,破旧瓦砖房的13户。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是村级无主体产业(主导产业)支撑。全村没有一家村办企业,村集体年收入仅3.36万元,投入公益事业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匮乏,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观,长期处于全县平均水平之下;二是村集体欠账较大。因村里经济基础薄弱,每年收入极其有限,河源高新区项目入股时负债12万元,现仍负债9万元;三是耕地资源贫乏。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6亩,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2亩,直接影响村民农业收入;四是其他原因。该村洪涝灾害严重、超生现象普遍、因病因学致贫、劳动力缺乏等诸多情况也成为村民难以脱贫的客观原因。
三、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南澳党工委、办事处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当作检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开展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前哨战”,加强领导,迅速行动,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全面铺开并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大鹏新区部署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后,南澳办事处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以党工委姜红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南澳办事处2013-2015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方案》,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扶贫工作组。在财政资金极其困难情况下,先行投入7万元,作为启动经费。领导重视、机构完善、人员精配、经费到位,给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深入调查,对症下“药”。自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办事处领导多次深入欧屋村进行摸底调研。通过察看村容村貌及交通、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状况,深入贫困户家中及田间、养殖场进行调查核实,掌握了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同时与黄村镇政府和欧屋村委会多次召开座谈会,总结和分析调研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深入各贫困家庭详细了解村民脱贫意愿,制订脱贫思路。通过一系列调研和走访,工作组找准了贫困因子、理顺了脱贫点子、定好了脱贫路子,为有“造血功能”的贫困户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
(三)强化监管,确保实效。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顺利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对拟帮扶的困难户进行公示,收集村民意见。对群众认为不符合帮扶条件的,工作组再入户调查,与镇、村、乡邻多方核查,进行二次公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不虚不假、不失公道、不走过场、不留骂名。经核实,最终确定帮扶贫困户63户276人,已列入2013年至2015年房屋改造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有55户。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南澳办事处要求干部职工加强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政策学习,为今后推进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办事处还通过商会、侨联等组织着手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港澳台同胞在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帮扶工作。工作组通过宣传发动,开展了2次村容环境整治行动,广大村民踊跃参与,使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深圳侨报》、《大鹏信息》也率先刊发南澳办事处扶贫开发工作亮点。
四、下一步帮扶计划
(一)贫困户帮扶措施。欧屋村公示的贫困户为63户,其中25户(五保户12户、在家但无劳动能力的13户)不列入帮扶计划,但需纳入省网系统管理。贫困户帮扶措施如下:
1、开展民生扶贫。目前,全村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281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932人。2014年至2015年拟投入3万元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购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别贫困村民进行适当补助。
2、推进基础扶贫。对列入计划且如期完成改造建设任务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55户)给予落实相关补助政策。我市对2013年至2015年房屋改造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每户补助5000元,欧屋村55户住房困难户共扶持资金27.5万元(已纳入市财政资金安排)。
3、加大产业扶贫。采取“技术进村”服务模式,通过加快种养业帮扶,集资发展规模化的牛、猪养殖,配合养殖业开展高效益农作物种植,形成绿色生态养殖产业链;对适宜发展种养业的农户,实行分类指导,进行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对有发展项目而缺乏生产启动资金的贫困户,给予提供种苗支持;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重大疾病户、残疾户、老党员、抗战老兵(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农户人员进行慰问。
4、加强素质扶贫。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种养技术不少于2次;对有专项技能的大中专毕业生帮助联系安排就业;对有意愿的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的子女免费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并帮助联系安排工作,使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培训转移就业;对有子女就读初中以上学校的,根据每年教育支出费用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确保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积极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在大鹏新区创造假期带薪实习机会。
5、引导社会扶贫。通过村委会协调,引导欧屋籍企业家加大对家乡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办事处领导协调驻南澳企业家到欧屋村考察投资,特别是以“广东扶贫济困日”为平台,募集社会资金,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帮扶。
6、推动挂点帮扶。通过大鹏新区、办事处挂点单位副科以上干部,挂点帮扶贫困户(63户)和特殊困难户,开展“一对一”帮扶,为贫困户提供发展思路,提供智力和资金扶持。
(二)贫困村帮扶措施
根据省扶贫工作考核要求,通过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1、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更换村委会办公室和会议室桌、椅、柜等办公用具,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实现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的要求,满足村委会办公需求。此项工作计划在2013年完成,投入经费7万元。
2、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四项省重点考核项目:一是室外文化广场。拟在村委会前面空地建一个700平方米的室外文化广场(含文化广场、健身设备和宣传栏建设)。二是建成50平方至60平方米村公共厕所。两个项目计划在2014年完成。
3、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项目。计划投入9万元支持该村偿还投资河源高新区借款,该项目每年可为该村集体创收3万元,计划在2013年完成。
4、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项目。一是修缮树堂背约1公里灌溉水渠,并加固陂头(长6米,宽1.5米,高4.5米),计划在2014年完成,投资额为10万元;二是重修演段禾际坑约1.2公里灌溉水渠,计划在2014年完成,投入资金20万元;三是修缮社墩沥长度为1.5公里的明渠,解决社墩、龙塘和竹脚下三个村小组的内涝问题,计划在2013年完成,所需资金6万元。以上三个项目需资金36万元,因树堂背和禾际坑灌溉水渠已向东源县水务局争取了15万元扶持资金,剩余21万元初步由南澳办事处给予帮扶。
5、支持欧屋村教育事业发展。2013年,黄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欧屋村小学是重点创建学校之一。拟投入10万元为欧屋村小学建设一处功能室,支持该村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在2013年完成。
6、道路改造。拟对章坑路口至何屋坝一段1200米破损道路进行改造,计划在2014年完成。
7、亮灯工程。因欧屋村路灯缺乏日常维护,线路损坏严重,计划改造路灯线路,完善“亮灯工程”,解决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计划投入2万元在2013年完成。
8、村村通广播工程。为便于宣传上级政府惠民政策和中心工作,加强村委会与村民间的互通联系,以及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需安装村广播系统。计划投入2万元在2014年完成。
9、协助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帮助挂钩帮扶的贫困村配强领导班子,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和有工作制度的活动阵地,提高村干部素质,带领群众推动发展。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既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重大民生工程。南澳办事处将在大鹏新区领导下,在当地镇村支持下,在全村群众的配合下,严格按照要求,坚持扶贫与扶智、输血和造血、自治与管理相结合,不折不扣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