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面对面签订扶贫协议。刘怡副区长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骆培良,在家务农,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桑养蚕,平时家庭开支较大,目前女儿正在县城就读高中,儿子骆林军今年刚初三毕业,目前计划复读初三或报读中专。由于缺乏资金发展生产,种桑养蚕一直以来只能在保本微利中挣扎,户主计划开发山边荒废的坡地扩大种养规模,并在场内放养家鸡实行立体养殖。了解情况后,刘副区长对骆培良说:“教育投入,是长远的投资。现在虽然是困难点,但将来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希望你能继续关心支持儿女的学习,通过读书让儿女走出山区。顺德有实行‘双零’教育的职中,如果你儿子有意愿报读,我们的驻村队员会积极与顺德的学校联系协商。同时也希望你多学习蚕桑种养的知识,学好技能傍身,提高产量质量,我相信只要你辛勤劳动,在我们的支持帮助下一定会早日脱贫的。”刘副区长还与骆培良签订了扶贫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表示区经科局将扶贫“双到”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签订协议就是要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及时掌握和了解帮扶情况,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并鼓励骆培良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扶持下主动发展、大胆创业,早日脱贫。
在场的龙江镇人大副主席陈应杰也表示,目前龙江镇已出资20 多万元援助寨岗镇政府建设技能培训中心,计划在春节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后该中心就可以定期邀请技术人员前来授课,农户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培训,满足了广大农户的需求。刘副区长认为,建立技能培训中心,不管是对增加村集体经济还是贫困户收入,都意义重大,是开发扶贫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可让农户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劳务输出,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另一方面,农户掌握好现代先进农业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借助培训中心,区经科局也可以利用自身部门优势,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前来授课,达到智力技能扶贫的效果。
2.在山心村委座谈。刘怡副区长详细询问了该村的地形地貌、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情况。山心村地处寨岗镇西南方,属山间盆地,全村共513 户,2174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由于村内缺乏规模化农业生产以及无工业发展等原因,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 万元,基础设施残旧落后。龙江扶贫工作组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和详细评估,拟针对村集体及贫困户收入方面初步制订了两个发展规划:(1)对村内原有水力发电站进行扩容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根据当地的饮食喜好、市场供需,以及村内拥有的山坳草场、水源等天然优势,通过成立合作联社,发动贫困户养殖优质菜牛,实现共同致富。刘副区长听取了工作组的汇报后,对于项目能够因地制宜、顺势利导发展绿色低碳环保型经济表示赞同,并指出要进一步深化项目的论证,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依法生产,项目在投产前要完备水电站上网许可、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相关生产许可资料。
3.检查扶贫工作宣传公示情况。在山心村扶贫公示栏上,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帮扶规划与措施以及工作组驻村三个月以来的主要工作均作了详细记录,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刘副区长对扶贫队员在贫困村安心工作、真情扶贫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导驻村工作组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帮扶单位的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