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家有病父, 驻村干部仍坚守岗位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陶前根 通讯员/肖学坤)“到连州驻村扶贫的这些日子,我们都很担心家人,但单位派了我们过来,就一定要坚守好岗位,把扶贫工作做好,让山区群众真正脱贫致富。”日前,广州市对口帮扶连州的两位驻村干部李汉华、李达文告诉记者。

  李汉华来自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道办,李达文则来自同区的另一条街道茶滘街,因为驻村扶贫,两人都到了连州市东陂镇大江村。来连州之前,两人的父亲都患有多年顽疾,其中李汉华的父亲更是在10月份不幸病重去世。但面对留守病重父亲和坚守扶贫岗位,两人都毅然选择了后者。

  两驻村干部父亲都患顽疾

  日前,在自己的扶贫点连州市东陂镇大江村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汉华脸上仍难掩父亲刚刚去世的悲伤。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七月份的时候,父亲因为肠梗塞发作而动了手术,而我那时刚好被调往连州市东陂镇大江村驻村,没能在家照顾父亲。”李汉华回忆道,同时,他也以为动了手术后,父亲的病情应该会有所好转。

  然而,到了九月份的时候,李汉华的父亲再次发病,并被送到了医院。之后,远在连州的李汉华收到了医院发出的关于父亲病危的通知,交接好工作后,他才奔波数百公里,回到了广州。最后,父亲的病情持续恶化,在十月份不治身亡。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李汉华又第一时间赶回了连州。

  “这边就我和达文两人,工作比较多,他一个人会忙不过来,而且,达文的父亲身体也不好,因此,我必须要抓紧回来。”李汉华告诉记者。

  李达文比李汉华小十来岁,但两人的经历比较相似。两人都在广州市出生长大,都工作于广州市荔湾区辖下的街道办,今年七月份两人又来到了连州市东陂镇的同一条村驻村扶贫,而且他们的父亲都身患多年顽疾。

  “2008年,我父亲就被诊断出患有肺气管纤维化的疾病,一直治不好,只能靠吃激素防止病情恶化,身体状况很差。加上我岳母和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三个老人都是病号,只有我太太一人照顾。所以,对他们的健康,我还是很担心的。”李达文告诉记者。

  驻村四个多月来,正常情况下,李汉华、李达文平均每个月只在周末时回两次家,住两个晚上后再次赶回连州,与家人聚少离多。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家人会否责怪时,李汉华、李达文表示,当初来的时候,父亲就已经身患重病了,但家人都很支持他们到山区驻村工作,所以不会责怪。

  要让山区真正脱贫致富

  “七月份刚过来时,我们就开始走村入户了解当地农户的信息,特别是贫困户的情况。大江村的很多贫困户,生活都非常困难。看到他们的生活,也坚定了我们驻村扶贫的想法,一定要让山区群众真正脱贫致富。”李汉华告诉记者。

  李达文也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之前对农村没什么概念,甚至很多庄稼都从没见过。到了连州驻村之后,天天与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经常走进田间地头,才对农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在农村搞种植养殖,风险很大,产出也不多,同时还缺技术缺资金等,所以很多种地的农民都很贫困。”

  七月份进驻连州市东陂镇大江村后,李汉华、李达文就开始挨家挨户进行调查,着手了解村里的情况,开展扶贫工作。

  “这四个多月来,做的工作比以前要辛苦很多。八月份的时候,我们除了村里的工作之外,还要录入贫困户信息,加班最晚的一天到了凌晨4点。”李汉华告诉记者,驻村除了扶贫工作外,还会协助村委会处理一些村务。

  据介绍,大江村有一座由村集体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小水电站,从1983年开始,水电站便开始外包给私人经营,村委会收取租金。前两年,大江村委会将水电站未来30年的经营权一次性外包了出去,承租人后又转租给第三人,第三方却不向村委会交租金。获悉这一情况后,李汉华、李达文积极参与调解处理,并咨询了各自所在单位的法律顾问。“协助村里追回这笔租金,就可以给村里带来一笔收入。”李汉华说。

  此外,两人走村入户了解了村里以及很多贫困户的信息后,决定帮助村里发展种植养殖等。“我们考虑过种金银花、油茶等项目,最后决定种植烤烟,贫困户搞种植养殖,我们可以提供启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经过前面四个月的摸底调查和研究后,接下来一些项目就会开始了,相信接下来村里会改变很多,村民会越来越富裕。”李汉华和李达文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