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户走访制定帮扶方案
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帮扶工作顺利进行并得到落实,去年年初,江门市直建设系统成立了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马克烈局长为组长,市城乡规划局、城管局、园林局“一把手”为副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到镇、村进行调研,制定帮扶方案,各驻村干部更是真正做到扎根农村,吃住在村委会。
通过对109户贫困户逐家逐户的调查走访,了解到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观念扶贫为主、经济扶贫为次,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帮扶工作思路,以及具体的帮扶措施和步骤,力求用两年时间,确保被帮扶的鹧鸪塘村集体收入达3万元以上,该村109户贫困人口有80%以上达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全村基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把山泉水引入农户家里
去年11月1日,由市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园林局共同出资和组织施工的韶关乐昌市梅花镇鹧鸪塘村引水灌溉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加上此前完工的饮用水工程项目已投入使用,至此,一举解决了该村长期以来生活饮用水和农田生产灌溉用水缺乏的局面。
梅花镇鹧鸪塘村地处石灰岩山区,地少人多,土地贫瘠,饮用水匮乏,部分村民由于饮用水质量没保证而患上了慢性病。同时,由于该村缺乏农田灌溉设施,该村850多亩农田靠雨水耕种、长期干旱缺水,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甚至有部分农田被迫荒废。水利设施不足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主要障碍。
经过市直建设系统各局领导共同商议研究,决定首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工作组在村民协助下在村后山上找到了水源,筹资5万元建起了蓄水池及1000多米的引水管,把经过简单处理的山泉水引入了农户家里,解决了46户260多人的饮用水问题,祖祖辈辈挑水喝的村民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
此后,工作组经过实地踏勘和精心设计,制订了引用村外水库水灌溉农田方案,筹集15万元,建设了长1.5公里的引水渠,把村外水库水引入了田地,全村850多亩农田有了灌溉保障,为建设稳定高产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加快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鼓励村民发展种养业
为了鼓励梅花镇鹧鸪塘村109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确保贫困家庭有特定脱贫项目,市直建设系统制定了促进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激励措施,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奖励积极参与发展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的农户。
在激励措施的引导下,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仅仅几个月,109户贫困户中就已有101户开展了种养生产,共种植160.5亩农作物,其中辣椒种苗种植了49650棵、茄子种苗种植了38425棵、青瓜种子播种达到47.5亩,并养殖有杂交猪苗121头,鸡、鸭、兔子等禽畜377只,预计贫困户今年的种养收入约70万元。
为了搞好鹧鸪塘村口的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驻村工作组配合村委会争取乐昌农业局拨款20多万元,修筑了一条1000多米的水渠,既使田寮下、洞背、坳里等自然村约100多亩的农田受益,又完善了蔬菜示范基地的硬件设施。驻村工作组还协助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村中和基地搭建了多个能遮阳挡雨的蔬菜收购棚以及蔬菜育苗棚,方便村民进行种苗培植以及丰收后交易,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公司+基地+农户”进行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