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乡建设

江海新华村:党组织牵头,建设产业兴、治理优、村容美的绿美乡村

     新华村位于江海区礼乐街道北部,总面积0.96平方公里,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在册党员61人,村“两委”干部共6人。近年来,新华村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通过党建领航、网格治理、抱团发展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华路径”,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江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探索“村组联营”


     新华村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根“牛鼻子”,以党组织为核心,探索扁平化治理模式,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党支部书记和小组联络员,支部党员兼任村民代表、经联社成员,构建起“村党总支—片区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组织链条,在新华村上下营造“有事就找党组织”的广泛共识。

     十几年前,新华村曾因集体资产分散、产业结构单一面临发展瓶颈。在2008年,新华村率先推行股份制改革,并逐步实现行政村一级核算,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由村党组织牵头对村组资产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发包,推动集体资产市场化运营。

     党组织牵头,群众“抱团”闯市场,是新华村破局的关键。近年来,新华村开发留用地“新华城”集体商铺项目和兴建农民公寓楼及小型商业体,分别实现年增收70多万元和4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餐饮业,“礼东美食街”获评江门市唯一一个“广东省粤菜美食街”。

     近年来,新华村集体收入年年攀升,从2010年的175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760万元,实现质的飞跃,村级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走进新华村,垃圾不落地、车辆停放有序,巷道干净整洁。这些看得见的改变背后,是“科技赋能+网格深耕”的治理智慧在发力。

     今年以来,新华村通过AI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垃圾分类、车辆违停。在近期防蚊灭蚊专项行动中,该系统展现“硬核实力”,让垃圾、积水无所遁形,即见即清。

     新华村以“网格化”为抓手,探索“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治理路径。建立“1+8+18”三级网格体系,全村划分8个微网格、18个最小单元,配备2名专职网格员和62名兼职网格员,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在此基础上,新华村创新实施“村民代表责任岗”“村民代表监督管理制度”“村民代表入格包户责任制”,推动每名村民代表直接联系10-15户村民,从履职承诺、进网入格、培训上岗、管理考评“四举措”入手,做到有身份、有岗位、有作为,打通村民代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进“绿美新华”


     该村遵循“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原则,保育青砖古屋与民宅,建成新墩印记、知青纪念馆、侨胞之家等文化阵地,并修缮唯一山、古榕树等标志性景观,配套建设朱紫亭、公园栈道等公共设施,串联起新华村的乡村旅游景点,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子,为村民提供休闲、休憩、娱乐的活动场所。

     同时,新华村组织村民参与“四小园”改建和植树,累计改建“四小园”12处,种植树木200余棵。完成河涌升级、道路硬底化等工程,提升人居环境,呈现出河洁、路净、灯亮、村绿的新面貌。

     除了有“颜值”,更有“内涵”。

     近年来,新华村积极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升级,按照“腾退办公区域、盘活党群功能空间、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的思路,通过设置农副产品展销区展示陈皮、咸蛋、腊味等本土特色产品,打造“数字+传统”阅读区配备电视、电脑和书籍,增设自助打印和茶水服务区,全面提升服务功能,让中心成为集便民办事、产品展销、文化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暖心家园”。

     (本文来源:中共江海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