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集泰种养:小小萝卜出国门 带动渔湾大发展

    本网讯  在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有家粤东最大萝卜专业合作社,尽管合作社仅成立2年多,但该社种植的萝卜却闯出大市场,进军珠三角,甚至走出国门,带动了昔日小渔湾的大发展。而一切变化,都还得从2008年,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创建之处说起。
 
    开垦沙丘地  建立连片蔬菜基地
 
    “我看着家乡这么大面积的沙地撂荒太可惜了,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五年前的刘细奴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初衷竟让自己后来成为“萝卜大王”,更让海门萝卜声名远扬,闯入珠三角,甚至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
 
    2008年底,原做水产生意的刘细奴开始筹备成立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并和海门镇当地政府合作,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开垦沙丘地。短短几年时间,海门镇近万亩沙丘地被平整改良,安装上了高压线路、水泵、地下电缆、输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建立了连片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的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已是当地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产业化新型农业企业,以胡萝卜、萝卜、瓜类等蔬菜生产和加工为主。目前,已初步建成胡萝卜、萝卜等蔬菜基地5000多亩,年总产量达6万多吨,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于2013年1月被确认为汕头市首个广东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推动成立专业合作社 带动当地大发展
 
    “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萝卜的收割、分拣都需要手工操作,种植技术和质量管理需要统一的标准,在市场上需要争创品牌提高竞争力。这些光靠企业自己是做不来的。”产业基础打好了,要增加种植面积、提高规模效益,就得进一步聚合各方资源。于是,公司想到了以点带面,积极促成专业合作社的成立。
 
    2010年,汕头市启兴萝卜专业合作社成立,让100多个农户参与进来,把他们零散的土地整合成1400多亩生产基地。公司为合作社及农户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同时专门聘请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员为基地员工及农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社员按规定进行标准化生产。
 
    两年多来,合作社为社员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年收入成倍增长:每年土地分红1500元/亩,固定雇工工资收入2500元/月,季节性短期雇工收入120~150元/天,而此前农民从经营土地中获得的年收入也不过四五千元。
 
    董事长刘细奴介绍说,他们现在走的其实就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公司的销售渠道、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扶持合作社发展,再由合作社将农户手中的资金、土地等有限资源进行聚合,改变传统农业零散分散的经营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从而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