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对于湴坑村的村民来说,这又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据近60岁的村民蓝伯介绍,自家有三亩多土地“入伙”,按1000多元每亩每年的租金来算,这一块收入就可获得4000多元的收益,这比自己种田或把田租给别人种其它作物要划算。此外,蓝伯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宜出外打工挣钱,听说苗木基地将来会雇佣本村村民干活,自己也可以干些“整整土、浇浇水”的活,挣些小钱。
不仅如此,村集体经济也会从中获益。记者了解到,按照合同,恒盛公司将每年支付租田管理费和基地总体协调费共计6万元给村集体。此外,广州市建委帮扶专项资金中还将投入60万元与恒盛公司合作经营该基地,5年内村集体每年获得的本金及红利收入有望达15万元。
据介绍,自去年3月以来,广州市建委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惠民工程来抓,广泛动员力量,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做好对湴汾村挂钩帮扶工作。除了为该村修建道路、安装路灯、整治村容村貌并进行“一对一”帮扶外,还积极协调各方想方设法激活该村集体经济,最终根据湴汾村实际,确定了被誉为“阳光产业”的苗木种植项目。
恒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赖惠清表示,苗木基地是一个前景可期、能够实现“多赢”的好项目,既是发展农村“大生态”农业经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体现,也是村民通过资源利用,实现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通过流转农民土地进行专业化开发,不仅能确保农民土地保值增值,农民可以就近就业,而且可以影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带动周边共同致富。
记者了解到,湴汾村等3个行政村为基地提供了共300亩地,该基地可常年使用50人左右劳动力就业,忙时吸纳100人左右劳动力,从业者人均年收入预计达1.8万元左右。贫困户劳动力将优先安排在苗圃工作,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性工资收入。
广州市建委主任侯永铨表示,广州市建委扶贫要在“真”和“实”上做文章,既要让农民得到实惠,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标准,实现帮扶村组织建设加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目标。为此,市建委将加大力度,在程序走足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各个扶贫项目的落实。同时将多方动员,采取多种模式拓展帮扶内涵,不仅在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上提供帮助,也要在村民卫生意识上多做宣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