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帮扶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对口帮扶秦皇村,3年来取得显著成绩

   

广东移动驻村工作组在阳江马尾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清远市清新县秦皇村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共有31个自然村,是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自然资源贫瘠。3年前,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为21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3万元,是名符其实的贫困村。

    从2010年起,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下称“广东移动”)与秦皇村结成扶贫帮扶对口单位。经过三年的对口帮扶,目前,秦皇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至8757元,增幅超过3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提高到14万元,成为“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插红旗单位”和“扶贫双到优秀村”。

    秦皇村的巨变可以说是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实施3年来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缩影。3年的实践证明,扶贫“双到”符合广东实际,受到群众欢迎,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广东抓手”。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扶贫济困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表示。

    据介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指导要求,广东移动积极探索“智慧扶贫”的新模式,坚持扶贫开发与信息服务并举、资金投入与智力投资并举、外部帮扶与内生增长并举,推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管理等信息化五进村。对52个省扶贫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兴办经济项目122个,建设硬底化道路近300公里,修缮水利设施100多项,村集体年收入平均达到7万元,贫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观念扶贫▶▶

    让农村发展思路活起来

    发展思路决定了发展道路和发展速度。在扶贫过程当中,广东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消除贫困农村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理念、思路、观点的“信息鸿沟”,助力基层干部开展政策学习,推动村“两委”班子的观念转变。同时,还大力推进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务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了信息化的扶贫开发“桥头堡”。此外,广东移动还推广“互创家业、自主销售、拓宽生产”等经营发展理念,推动村民的思路转变,拓宽致富路子。

    笔者了解到,广东移动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培养锻炼“优秀移动人”紧密结合,选派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责任感的优秀党员干部与当地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党组织深入实地、带头帮扶的垂范效应。据统计,广东移动在派驻的100多名驻村人员中,党员数量超过70%。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共有28位驻村干部入党,申请入党64人次,发展农户入党169人。此外,广东移动还在全省组织了1960人次到挂扶贫困村开展党员青年志愿活动。

    智力扶贫▶▶

    让脱贫的技能用起来

    “扶贫很重要,但脱贫才是根本。实现永久性脱贫的关键不是一时一次的资金投入,而是持续不断地输入技术知识和科技信息。”广东移动驻马尾村干部程道尖说。通过牵头建设信息直通车和乡情网,免费为马尾村支部和农民提供及时的农业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以及相关科技种田知识,提高种养效率等。此外,程道尖还联系了农林局等单位,及时组织农业专家深入马尾村考察指导,通过开展“科技进村、教育进村、医疗进村、管理进村”等活动,促进马尾村偏远山区农户及时地获取信息,接近市场,脱贫致富。目前,广东移动已联合省林科院、华农等单位,举办贫困户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12期,培训人数375人次,惠及5000贫困户。

    据广东移动党群工作部主任欧阳朝晖介绍,像程道尖这样拥有扎实农业技能和开阔工作思路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广东移动多次组织开办的“帮扶点村干部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广东移动邀请省扶贫办、农林局专家为100多名挂扶点的农村干部和驻村代表讲授扶贫政策、农业科技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有效指导,培养起一批“有技能、有思路、有资源”的脱贫致富“领头羊”。

    此外,广东移动还在全省挂扶点建立了“构树+土猪”一体化种养基地等多个农业发展基地,帮助当地贫困村民实现造血式脱贫。目前,已发展蔬菜、水果、草药、林木种植基地超过40个,种植面积近8000亩;建立水产、禽畜养殖场23个,向贫困户免费投放各类种苗超5万只。

    经济扶贫▶▶

    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广东移动结合贫困户家庭情况、生产经验、帮扶意愿,联动农林技术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农用企业,探索大户带小户、公司带农户、村委带专业户、专业合作社四大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投入启动资金、搭建销售渠道、深化农技应用等,完善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激发贫困户自我“造血”热情,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钟广清现在是秦皇村的养牛大户。然而3年前,钟广清和妻子还靠种植蔬菜维持生活。广东移动挂点秦皇村扶贫后,根据该村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帮钟广清购买了3头种牛,由于拥有丰富的养殖技能,钟广清的养牛基地由最初的10头牛发展到如今的34头,每年至少增加上万元收入。此外,广东移动还为17户贫困户购买种牛,让当了“牛人”的钟广清带着他们共同养殖,进一步完善“经济互助、共同富裕”经济发展模式。

    “去年养了3头,现在家里就有了5头牛。”一直靠低保艰难度日的村民刁金房告诉笔者,广东移动陆续补贴9000元为他购买已怀孕的母牛,并安排钟广清从旁教授他养牛技巧。通过这种大户带小户的帮扶模式,不到1年时间,刁金民就摘掉了低保户的帽子,成为实实在在的万元户。

    信息扶贫▶▶

    让农民致富的路子宽起来

    黄秋云是粤东山区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的黄豆种植农户,近年来,她通过及时接受大豆种植的专家指导,以科学的种植方式实现了大豆产量的翻倍增收,现在每亩产量近500斤,每亩增加收入达1800元。

    黄大姐所收到的大豆种植技术指导短信,来自广东移动免费向贫困农户开放的信息化平台——“致富宝”。该平台是广东移动联合梅州市扶贫办、梅州市农业局、广东省博士团等单位共同开发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长期、定时、免费地向贫困户发送各类农事指导和市场需求信息,辐射服务梅州市近5万户贫困户和超10万非贫困户。

    在大力推行专项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同时,广东移动还加大了贫困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广东移动驻村干部肖毅文介绍,广东移动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在秦皇村建设了3个通信基站和1个信息化服务站,收到了显著成效。在信息化二期建设中,广东移动又引入“无线视频(千里眼)”系统、二维码农产品安全管理系统等八大信息化业务,用于村务管理、农技指导、安全管理、即时通讯、现代教育等领域,惠及全村2000多村民,进一步发挥了信息化惠农利农的巨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秦皇村村委大楼建立的全省首个新农村信息化示范点展示厅,成为全省信息化惠农的展示窗口。

    目前,广东移动信号已覆盖了100%的行政村和95%的自然村,并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信息服务进农村”和“信息兴农村”活动4100多场,直接参与农民人数超过45万人。

    此外,广东移动还积极开展了多项扶贫济困公益活动,如与团省委合作,连续5年举办南粤会亲活动;与省教育厅合作开展勤工助学资助10万名贫困大学生;与省妇联合作资助9000多户单亲母亲特困家庭;组织1.6万人次志愿者到贫困村小学开展“假日工程师”爱心助教等志愿帮扶活动。

    近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带着对困难群众的感情和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解决好贫困的问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扶贫济困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责任工程。”徐龙强调,广东移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在原有帮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农村建设的信息化,落实“宽带广东”战略,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和普及;加快帮扶工作的一体化,推动管理“软扶贫”与资金“硬扶贫”相结合;加快扶贫机制的长效化,将扶贫作为企业的长期工作来抓,助力帮扶点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农村更加富裕、农民更加富足。